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张翀
[导读] 数学学科从幼儿教育开始就一直属于主要学科,数学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对其他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高级中学 张翀  433100

摘要:数学学科从幼儿教育开始就一直属于主要学科,数学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对其他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并对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总结。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包含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六个基本内容,其中数学运算能力是其他核心素养养成的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
        引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得到了凸显,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数学的成绩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命运,同时,数学由于结构性比较强,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一门主要学科。在数学中,运算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运算能力,到了高中,学生的运算能力虽然得到了增强,但是数学题目的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运算能力的提升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对高中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浅见。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运算方面的知识点很多,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数学运算方面的问题,很难提升数学的学习水平。而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可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分析思维、创新性思维等,端正学习态度,筛选出最佳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学运算学习习惯,提升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促使数学运算效率的提高,这样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按照数学问题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分析与解决,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分析
        (一)信息筛选与联系能力有待提高
        基于对数学科目长时间的学习,高中时期的学生一般都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只是还缺乏对运算方法整体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一般的高中生都存在题目信息筛选联系能力薄弱的情况,无法探究到题目的深层次含义,只是对显性条件的理解并不能解决问题。由于运算能力的薄弱,学生也无法发掘解决问题所需的隐性信息,这样一来就会和其他学生形成差距,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兴趣造成影响。
        (二)题海训练法
        当前,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坚定地认为熟能生巧。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老师也会把这个理论带入其中,让学生对一个题型进行反复的练习,给学生准备大量的数学习题,这种运算能力锻炼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会浪费掉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数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一类型的习题练习,会让学生在遇到其他题型或者题目进行变动的情况下不知所措,这种运算能力的锻炼方法如果长时间的使用,会严重地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会让他们产生固化的思维和依赖性;题海战术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这种枯燥的习题练习模式,会严重地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的心理,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造成学生数学成绩的下降。
        (三)学生存在定式思维
        学生在实际运算的过程中,存在定式思维,认为自身的解题方式正确,在解题错误的时候不能及时反思,无法根据自身常见的数学运算错误与问题改正不足,导致数学运算能力难以增强。最后,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数学运算情况开展训练活动,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导致教育工作水平降低。



        (四)思维意识的欠缺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不仅是对运算方法的掌握,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引导。因为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且相同类型的题目有相应的解题规则和方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比解题方法的教学要重要很多。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其主体地位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还是放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依赖于教师,就无法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地弱化自己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对其进行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其运算能力。
        (二)注重运算定律的运用
        在高中数学中,数学定律非常的多,几乎每一数学章节都有相关的数学定律,这些学生定律是由许多的数学家总结出来的,具有非常严谨的特性,学生如果想要有一个更快的数学运算速度,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就必须要对这些数学定律进行深刻的记忆,而且还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定律掌握情况,在学生可以对这些定律进行背诵和书写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采用一些数学习题,让学生对这些数学定律可以进行简单的运用,然后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相关内容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运算定律,学生如果可以对这些定律进行灵活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解题的效率,达到提升运算能力的目的。
        (三)克服心理运算的障碍
        学生在进行运算的时候,很难避免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一般都三个方面:心理上、习惯上、知识性。习惯上和知识性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和教评进行指导和矫正。但如果学生有心理运算障碍,则需要老师重点关注,应该对此类学生进行针对的辅导,并积极给予鼓励。对于计算速度快计算效率高的同学要及时的表扬以便他们发展的更好,对于那些计算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也要及时的鼓励,让他们树立学习高中数学的信心,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路上掉队。
        (四)增强学生目标意识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强烈的目标意识才能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顺利的解决。所谓意识决定行动,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目标意识的培养,将运算能力作为一项数学基础能力进行培养,加强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如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运算目标的指引,就很难形成合理的运算路径,也就很难解决数学问题。
        结束语
        近年来,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其数学运算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观念意识,扎实掌握各种基础概念知识与运算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运算思维模式,反思自身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养成良好的数学运算行为习惯,提升各方面的教学指导工作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核心思维、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增强问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03):183.
[2]颜丽.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06):80.
[3]刘勇江.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2):226-227.
[4]张娟.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22.
[5]邵丽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8(05):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