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设计课堂小练笔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张慧
[导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为老师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实验小学  张 慧

内容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为老师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开发利用有形的课程资源,又要开发那些无形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悟文品词    拓展  迁移  关注学情  因文而练
        正文:新课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渗透不可,而这就要把训练落实到家常课中。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进行课堂练笔,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进行适当的练笔有利于阅读过程的深化,有利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体会;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课堂练笔的具体形式
        1、悟文品词充分想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教学时,引导孩子们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寻找能拨动自己心弦的“词眼”,自觉“移情”于这些“词眼”,通过品读、想像来“复活”它们的本来面目,对它们的理解就可以上升到情感、精神的层面。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想像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可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内容,深切感受情感。
        2、拓展课文的情境空间。不少课文,具有供读者想像的语言空间,在阅读中引导把握语言空间,拓展语言情境,想像语言情节,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引导进行情境的拓宽,内容的延伸,情感的升华。
        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和一些古诗词,会让读者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往往会留下较多的空白和不确定性,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教师此时若能引导学生去合理发展课文的情节、意蕴,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鉴赏和感悟课文。
        如《荔枝》一文的结束语:“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便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抓住文中细致的描写充分体会到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作者渴望回报母亲的强烈愿望,以及母亲去世后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有了这样的充分感悟,让学生将作者未表达的情感写下来,学生都谈得非常真切,课堂也因此而成了学生情义流淌的舞台。
        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教师、作者三者的情感紧密相融,不难看出,课文内容的创造性延伸,课文情境的合理性推测,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
        扩写、补写、改写、续写等多种形式的练笔活动,不但丰富了课文的内蕴,锻炼了学生的动笔能力,而且还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3、迁移课文的写作知识。引导运用课文写作知识进行练笔,这是阅读教学中作文训练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类似的训练决不是简单的迁移,更不是简单的移植。教师要善于把握读与写的结合点,把读与写的训练融合于一体。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在拓展升华一环节中,笔者深情地对学生说到:“面对这个美丽可爱的地球,面对这个遍体鳞伤的地球,面对人类的母亲,人类的摇篮,我相信你一定有话想说,一句或几句,只要是从你的心底流淌出来的话,就把它写出来。”有了品读感悟的基础和这一情感基调的奠定,学生很快就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抒于笔下:
        生1:地球母亲啊!您曾经是那么富饶,现在却逐日地减少,作为您的孩子我的心很痛!我愿意用我的诚挚的心灵用我的双手保护您!
        生2: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来保护这个微小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吧!
        生3:地球母亲真伟大,无私奉献对儿女。可惜儿女不珍惜,弄得母亲在哭泣。
        生4:伟大的地球母亲,您无私地向人类献出资源,而人类不但不回报您,还乱扔垃圾、破坏环境,让您受伤,所以这一句是全人类的心声:“        对不起,地球母亲!”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地球妈妈吧!
        生5: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不能被破坏,不能被消失,不能被毁灭,人类啊!醒醒吧,睁开被利欲蒙住的眼睛,看看面前这块遍体鳞伤的土地吧,它哭泣的声音你听见了吗?
        生6:迷茫的人啊!赶快醒过来吧!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如果我们再破坏环境,后果不堪设想。
        ……
        二、课堂练笔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练笔的要求要关注学情,由浅入深,从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练笔,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句子开始到仿句式练笔,进而到创造性练笔,使其真正成为教学中可贵的资源。
        2、练笔要与单元语文要素相结合。课堂小练笔不是盲目进行的,围绕每单元的语文要素来进行设计,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方法,还掌握了写作技巧,为单元习作积累了素材。
        3、课堂练笔与作文的关系
        阅读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它们既是独立的个体,又密不可分。课堂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实是学生习作的蓝本,课堂小练笔,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和素材的积累。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点点滴滴地积累。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积累就没有学生的语文功底。语文的积累是方方面面的,笔者认为坚持课堂小练笔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其实,在这样的小练笔中,只要孩子们能大胆地谈出自己的体会,哪怕或深或浅,对他们而言已是了不起的。我们无需追求完美,相信在一次次的累积之后,学生一定能从每课的一练中实现其作文能力质的提升。
        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课堂练笔的潜在价值则取决于教师适度地开发教材的潜在资源、适时适量地利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课堂练笔虽小,教师却不可大意措之,必须施以“小心”,必须遵循“以学定教”、“因文而练”的原则,以学情为第一依据,以文本为重要依托,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唯其如此,课堂“小练笔”才能彰显其独特的魅力,练出课堂大手笔。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