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技巧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董文静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以生为本。

陕西省洛南中学   董文静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以生为本。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技巧展开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技巧探究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激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了当下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现状
        1.1课堂提问频次过高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存在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也就是说有效提问流于形式,有的教师会在每个环节设计问题,包括新课导入、课堂教学、知识巩固等,可以说是一问到底,这样一来会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而是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否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
        1.2课堂提问效能过低
        在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效能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往往局限于“是不是”、“对不对”,或者是学生直接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学生完全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如此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激发和拓展,提问也失去了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以教学重难点为主,难度要适中,太容易达不到提问目的,太难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3学生回答时间过短
        大部分数学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都是在讲完内容后进行提问,或者是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但是高中数学课业任务大,课时时间有限,所以教师给学生预留思考时间不多,学生回答问题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节奏,只有少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思考回答问题,时间久了班级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还有的情况是,部分学生表达不清楚,这时教师就会打断学生,邀请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学困生就会害怕回答问题,甚至会出现讨厌课堂提问的情况,从而阻碍了班级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2.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原则
        2.1目的性原则
        所谓目的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明确自己设计问题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又或者是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等等,这样一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重难点部分展开提问,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知道提问的意义。
        2.2深度性原则
        有效性提问讲究的是深度性提问,也就是说教师在抛出问题之后,学生可以从表面的答案一想到答案二、答案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引起某种程度上的共鸣。


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避免问题内容超过当堂课和已知信息的范围。
        2.3层次性原则
        高中数学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小学和初中,也是很多高中生比较畏难的课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遵循层次性原则,坚持由浅及深、深入浅出,同时要保证问题题目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在提问时可以先抛出一个简单的基础问题,先让学生试水,然后再逐步加强问题的难度,整个提问过程呈现梯形,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技巧
        3.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往往都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探究的欲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也要站在学生的兴趣角度。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问可以拉近学生与问题的距离,消除与数学世界的陌生感,从而有效激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2“空间几何体”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生活中相似建筑物,借助多媒体播放出来为学生创造关联生活情境,先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再分析总结。这时教师再提问“这些建筑物有哪些几何体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在无形中融入到了情境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3.2把握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比较多,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首先需要掌握重点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建立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则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调查发现很多学困生之所以成为了学困生,一是因为基础差,二是不知道重点内容,三是学习不得章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把握教学重点,设计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基础,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4 “三角函数”时,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利用三家函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生活化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3设计发散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学科,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同理,学好数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有效提问中,应该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锤炼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完例题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还有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吗?”“哪位同学有不同解题思路”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养成多种解法的习惯,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目的。但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并在学生提出新思路后给予表扬和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提高探究欲望的主要手段,教师需要遵循有效提问原则,设计有深度、有逻辑性、有探究性、有生活性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雪云.高中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J]. 试题与研究, 2020(2).
[2]杨雪梅.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和思路[J]. 新智慧, 2019(12):85-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