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教育分层次教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尹美红
[导读] 我们的国家想要成为高效率、高质量的强实力国家,需要大量的优秀技工,需要培养一批技术强的一流优秀技工来为国家研究、制造出一流的产品,想要培养这样一批技工就需要进行技工教育的加强。

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尹美红 

摘要:我们的国家想要成为高效率、高质量的强实力国家,需要大量的优秀技工,需要培养一批技术强的一流优秀技工来为国家研究、制造出一流的产品,想要培养这样一批技工就需要进行技工教育的加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关注重点。分层次教学在技工教育发展过程中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来进行对技工教育分层次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工教育;分层次;教学
        实现技工教育的进一步突破,需要从根本上改革创新,在培训方式、教学方法上深入研究,只为寻的更加符合现阶段实际的技工教育。技工教育的突出特色是以技工培养为主体,不断拓展延伸服务功能,很多技工教育在长期积攒以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和教学形式,分层次教学模式做的还没有达到理想型仍需要不断完善。
        1.技工教育现状
        1920年苏联的技工教育逐渐成形,这也是这类教育成型的标志,在近几年我国技工教育发展过程逐渐成为定向发展趋势,国家的经济建设对于技工的要求也是更高了,各地区、部门相继办起了一批技工学校来为国家提供技术、专业一流的技工。经济迅速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创新型、专业型的拔尖技工人才,但是现在的技工教育的发展仍然处于瓶颈期,教学形式不够创新、招生困难、发展滞后、教育制度不规范等等,这些都是现阶段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见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技工教育怎样实现创新。
        2.分层次教学模式
        2.1分层次教学模式三个关注点
        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恰当分组区别对待;所有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流的技工人才,所有的改革也都是在为朝着这个目标更进一步,办学机构要明确办学宗旨,动员全体师生。其次时培养途径要具有差异性,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来进行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根据学生求学需求、学习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其中的差异性,该能更好的展示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获得更加独特的符合他们自身的教学形式;培养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在前两个前提做到后,措施如何进行是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让其教学活动走入正轨的关键环节,分层次教学需要承认差异,需要做到尊重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共性化的提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何判断措施是否有效就需要更加突出其针对性,针对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活动、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的契合程度,契合程度达标证明措施有效,反之,无效。



        2.2分层次教学发展必要性
        技工院校现在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逐渐出现生源盈门的现象,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仍没有较大的改善,差异化明显: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自身素质分层严重,这些都是对技工教学的重大挑战。求学需求对于技工学生来讲可分为三层: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好、对未来可期、上进心较强想要成为一流的技工人才或者想通过学习达到新的高度;中等层次、想要顺利通过学业最终步入社会就业;基础较差、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这三部分学生几乎可以概括整体,学习能力、动力、目标不属于同一层次但需要共同学习,无法保证对第一类学生的教学质量,无法带动第二类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目标,无法让第三类学生在学业过程有所收获,这样长期发展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分层次教学就成了技工教育的必然趋势,解决现阶段的教学矛盾,根据学生差异化、市场需求多样化来进行一种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迎合了国家教育发展要求,动态化管理是分层次教学的一大特点,从根本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灌输观念、调动动力、明确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内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能充分认识到竞争的压力。
        2.3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策略
        可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来进行等级考试,然后进行分班“预科班”“常规班”“强化班”,分班前提要制定好明确的制度,当然也不要存在差别对待、歧视对待,这种分班只是为了满足同一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分班采取动态化管理,不是一层不变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阶段性调整,例如一学期、一季度。实时跟进,专业性总结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专业评估,不断优化改进。
        2.4分层次教学需解决的问题
        分层级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维护、关注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很容易由于分班产生不平衡心理、等级之分、自卑心理油然而生,甚至有可能造成效果反噬的现象,因此注重关爱学生成为了改革教育的重点,让学生在所在班级内获得教师平等的态度、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分班、分班的最终目的,从思想上让学生理解,从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分层次教学的好处。其次要注重深层次了解学生,实现“教”“学”的有效结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主导地位,从思想、态度、教学方式上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推动分层次教学的改革。
        3.结束语
        分层次教学在技工教育中需要不断优化、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推动技工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霞.李定国, 姚建等.现代改革分层次教学[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5):268 -169 .
[2]吴刚.伦玉兰.分层次教学[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09).1063 -1064 .
[3]吴媛.技工教育分层次教学[J].技工教育,2015(04).6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