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进入中等发展阶段,这也给企业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更加精细科学的资产管理模式才能帮助企业通过自身管理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在分析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技术水平,提出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作为提高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发展的新方向,将企业资产管理平台化。
关键词: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创新
1 建立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目标
(1)实现横向数据共享。将各个部门所有的项目数据进行整合,使之实现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2)纵向融合业务流程。将资产的规划、建设以及维护、报废阶段进行融合,形成完善的业务流程。
(3)追溯阶段成本。集中监控工程、运维预计预警等各个阶段的业务数据,提升平台水平。
(4)构建绩效体系。加强总部对下属单位的管理力度,并促进各个单位间进行良性竞争,促进企业发展。
2 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模式
2.1 构架设计
2.1.1 条形码管理方式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通过给每个实物赋予唯一的条码标签,作为其“身份证”,实现从资产转固到最终报废各个阶段的跟踪管理。首先将资产卡片信息输入数据库,通过标签打印机生成相应的资产标签,并附有条形码。资产标签上明确资产名称、资产编号、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日期等内容,并将标签粘贴在实物上。在年底资产盘点时,可以通过手持终端,扫描实物上的条码,并将信息存储在扫描终端中,使资产盘点工作更便捷、更准确。
2.1.2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1)资产台账管理作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块,通过不断完善资产卡片信息,建立统一的资产台账,实现资产台账不同部门间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并且实现资产分类查询分析。实际业务执行时,采购形成的实物资产在合同验收前,必须先录入实物资产卡片,即办理固定资产上账业务。财务部核实已办理固定资产,才能办理合同结算业务。
(2)对于资产的调拨、闲置等日常管理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此类业务的及时处理,解决纸质文件审批流程周期较长、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手工更新资产台账造成延迟或产生差错,且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实现资产信息及时更新。
(3)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年度维修维保计划作为输入,实现资产维修维护计划到期提醒,计划以维修维保工单形式完成。工单中需录入维修维保内容,如维修清单、维修金额等。维修维保工单记录了大量的维修数据,通过对故障发生频数、故障原因、备件使用情况、维修金额等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数据挖掘,发现设备瓶颈制约因素,为维修计划的制定和设备选型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最终提升资产的综合效率水平。
(4)资产盘点清查工作,通过手持终端采集条形码信息,并将收集的数据与资产台账进行核对,得出资产盘亏、盘盈结果,提升资产盘点工作效率。
2.2 系统实现
面向资产全寿命周期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为计算机构成的网络,除计算机外还需要网卡、网络连线以及集线器一台。软件方面,本系统开发采用Oracle10g数据库和.NETFramework平台下的ASP.NET,后台的ORACLE用来存储各子系统的数据,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最终实现数据共享。
3 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3.1 一体化管理
电力企业资产一体化管理有利于缓解企业总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利于培养融洽的合作关系,因此,一体化管理在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要想实现电力企业资产的一体化管理,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3.2 确定企业总部地位
要想实现一体化管理。就必须要确定企业总部的地位不动摇,企业总部应当身兼数职,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领导者,还是企业下属单位的战略合作伙伴。企业总部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且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为企业的发展长期努力,致力于提升企业价值。
3.3 规定企业管理要素
优秀的企业总部应当熟悉本企业的所有业务,增加对下属项目的考察频率和考察力度,便于实时掌握业务动态,在考察的同时,还应对项目业务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划分其管理要素。企业管理要素通常划分为职能管理要素和业务管理要素两部分。在电力企业资产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企业领导应当为下属单位规划发展标准并制定管理要求,加强对下属单位的控制力度,以便提高总部与下属单位的密切程度。而且通过及时掌握旗下单位的业务数据,可以实现对业务的动态管理,尽早发现管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另外,总部管理层还应深入了解基层业务水平和策略,便于调整策略方针,以便更好的实现电力企业资产一体化管理模式。
3.4 确定管控手段及工具
在实现电力企业资产的一体化管理的进程中,首要任务是对管控手段及工具进行优化处理,对管控结构、管控组织、管控流程以及整个管控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优化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此外,还应对下属单位的职能进行划分并为其确定职能要求以及行为标准,从而构建健全完善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与信息的多方面结合,进而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竞争力,帮助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 精细化管理
在现代化社会中,各类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因此,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同时也要求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才能立足于市场经济之中并屹立不倒。这就需要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电力企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运用该模式对资产进行管理时,首先应确定整体目标,然后按照目标对工作进行细化和分配,并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使责任更加明确、职能更加清晰,从而增强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行精细化管理,尽可能的细化每个管理单元和工作项目。同时安全问题不可松懈,持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并且将企业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除了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和细化,还应进一步细化企业内部的考核指标,并构建科学合理的以量化、硬化、细化为手段的考核体系。
3.6 个性化管理
由于各个电力企业之间的情况不尽相同,过于模式化和公式化的管理模式往往并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应当针对企业本身的战略方式和优缺点设计个性化企业资产管理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树立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思想层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在建立个性化管理模式时,不能对其他企业的成功管理模式进行生搬硬套,而是分析本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能力优势,并针对自身优缺点,有效的扬长避短,为企业定位并制定长远与短期目标,进而摸索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管理模式。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应实际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为企业在市场中制定较高的目标,并且最重要的是,企业需要按照目标和计划进行操作,只有真正将行动落实到实处,才可能实现战略目标。
3.7 创新职工培训模式
职工的工作能力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为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职工素质令人担忧,职工的数量达不到电力企业的最低要求,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发展;其次,职工的整体素质处在较低水平,职工无法适应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和电力技术的突飞猛进;另外,由于企业只是看重眼前的实际收益,不注重企业长期发展,因此,不注重对职工的后期培训,致使企业职工的培训效率极低。
结语
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资产管理才能避免企业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电力企业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企业,保证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才能保证电力的有效供应。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做好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何丽萍,董学文.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8):6.
[2]陆婷婷.基于Web的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