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锐器致伤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刘珊珊
[导读] 分析手术室锐器致伤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锐器致伤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9月期间由于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医护人员45人进行研究,分析锐器致伤情况,锐器种类、致伤部位、致伤原因及伤口处理方式等。结果:根据调查可发现,致伤锐器包括手术缝针、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等,致伤过程为在器械清洗过程中损伤、手术整理或传递器械以及术后器械整理时引发的损伤,造成损伤的原因包括在紧急情况下的忙乱、医护配合不佳、使用后器械整理不当等都是引发锐器损伤的原因。同时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制定对应的手术室锐器损伤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起到基本的防护作用。结论:通过分析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发生率,改善致伤环节,保证医护人员手术治疗时的安全性。
        关键词:手术室;锐器损伤;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手术室中护理人员主要负责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配合的过程中会接触很多锐器,因此有一定几率存在锐器损伤的风险,而手术室锐器损伤也是导致医疗人员出现医源性病原体感染的主要因素。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9月期间由于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医护人员45人进行研究,分析锐器致伤情况,45名医护人员中包括33名女性,12名男性,平均年龄为(33.6±5.8)岁,平均年限为(7.5±3.6)年。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通过对我院出现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医护人员45人进行调查,了解造成锐器损伤的原因和致伤过程。
1.2.2防护措施  第一,加强培训。上岗前以及上岗后都要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多方面的培训,要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重视程度。加强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治疗中被锐器损伤的防范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具备熟练操作相关医疗器械的能力,避免发生不良事件。护理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对具有传染性患者的治疗时要格外小心和注意,正确处理医疗污染物避免发生感染[1]。第二,规范锐器的使用方法。护理人员在手术治疗前,要正确佩戴好防护手套,不能徒手传递医疗器械,防护手套若发生破损要立刻更换,尖锐的器具要放在容器中传递,手术前、手术后整理是要将医疗器械放在固定位置,避免回收器械的时候造成清洗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使用过的枕头要及时销毁避免感染[2]。第三,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医院手术室治疗工作比较繁忙,部分突发疾病患者在入院时由于病情危重、创伤较大则要实施紧急手术治疗,检验科的化验结果还没有结果,由于时不待人因此会由于手术治疗慌忙而忽略了自我防护,从而加大了锐器损伤的风险,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指导,面对患者的治疗保持冷静,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第四,致伤后的处理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若不慎出现锐器损伤,就要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即可将伤口的血液寄出来,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涂抹碘酒后包扎,伤口比较深则要注射破伤风疫苗,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实施血液检测。
2结果
        根据调查可发现,致伤锐器包括手术缝针、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等,致伤过程为在器械清洗过程中损伤、手术整理或传递器械以及术后器械整理时引发的损伤,造成损伤的原因包括在紧急情况下的忙乱、医护配合不佳、使用后器械整理不当等都是引发锐器损伤的原因。同时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制定对应的手术室锐器损伤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起到基本的防护作用。见表1,表2。
 
3讨论
        根据调查可知,医护人员中有11%左右的几率存在血液接触风险,因此也提高了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可能性。通过分析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风戽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锐器损伤率,保证医护人员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锐器损伤的发生率,改善致伤环节,保证医护人员手术治疗时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贾丽妮.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1):236-236.
[2]焦春丽,刘丽娜,王东雪.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7):495-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