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杨晓娜
[导读] 疼痛综合而言是较为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
        摘要:疼痛综合而言是较为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通常由于人体组织受损的伤害性刺激引起,可导致心理不愉悦经历出现。有些术后疼痛会产生并发症。所以,适当采取针对疼痛的护理操作,能够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积极配合疾病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者早日痊愈出院。本文旨在探求患者疼痛病因,选取本院近一年内的7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相应的缓解疼痛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加以分析。
        关键词:骨科;术后疼痛;护理措施;效果分析
引言
        术后疼痛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轻度疼痛包括关节清洗术,局部软组织手术,内固定取出等;中度疼痛包括关节韧带重建,脊柱融合术,椎板切除术等;重度疼痛包括骨肿瘤手术,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截肢术等。对骨科病人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骨组织恢复十分重要。
1 临床资料
1.1观察对象
        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手术病人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在16岁-72岁之间。其中尾骨骨折18例,腰椎骨折20例,上肢骨折27例,胫腓骨骨折25例。
1.2 术后疼痛原因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分为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部分。生理原因是手术产生的伤口导致末梢神经受损引起大脑的痛觉反应。间接性生理原因有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术后安装的固定工具如石膏或夹板影响人体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术后非阻塞性尿潴留等。疼痛除却产生痛觉以外,还会导致一些人体不良反应出现如肢体肿胀,局部组织缺血,血压不正常升高,影响人体日常所需蛋白质合成,加速蛋白质分解,不利于术后人体组织器官健康的恢复。另外骨科手术患者多为骨折引起的肢体活动障碍,骨折具有发病急的特点,病人对于骨折的原因,手术效果,临床愈合过程的认识处于盲点区域。往往具有担忧不能恢复如初的心理因素,从而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应激反应。这会和生理上的疼痛产生协同效应,加剧病人的痛觉体验。
2 疼痛临床护理治疗
2.1 及时解除疼痛
        对于一些创面感染的炎症性疼痛,选用合适的抗细菌抗生素控制创面感染情况恶化,蓄有脓液时用针尖型工具刺破表面组织引流出废液,出现脓肿及时用生理盐水配合碘伏溶液,双氧水等进行清洗工作。若有创伤性疼痛则用医用药棉覆盖保护患部,控制四肢活动,缓解疼痛。对于缺血性疼痛情况,根据缺血原因,采取有效操作,缓和动脉痉挛程度,改善周身组织血液供应。对于神经性疼痛,采取推拿按摩和牵引操作,用消炎药物做辅助,缓解神经性压迫疼痛。
2.2 综合性临床护理
        骨科住院患者行动障碍情况较为普遍,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这样会引起肌肉萎缩,身体僵直,食欲减退。在护理中帮助患者保持合适躺卧体位,以软枕垫于患肢部位下方,调整牵引器具至合适角度,石膏和夹板位置以有利患肢恢复为宜。引导病人进行肢体锻炼并保持一定频率,按抚患肢部位肌肉,以缓解肿胀感,有助于整体血液循环。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创口敷料情况,一旦发生污染应及时更换。病人产生疼痛体验时,引导其进行深呼吸动作,以使骨骼肌松弛,阻断疼痛反应。
手术后的患者容易出现尿潴留,定期检查患者膀胱充盈与否,以便及时提醒患者进行排尿或导尿。

病房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将室温和湿度调整至合适设定,病人的床铺、被褥、枕头等定期进行更换清洁,舒适的躺卧条件和良好的病房环境,会避免病人因嘈杂的声音,过低、过热、过湿的空气,舒适度低的躺卧体验而产生紧张、烦躁情绪,可能会协同放大疼痛感觉。
    护理人员留心患者的主动诉求,仔细观察其疼痛反应,准确评估疼痛程度。一些患者可能对疼痛感受的阈值低,夸大疼痛感,而一些患者心理要强会忍痛不主动诉求。检查治疗过程中,动作保持轻柔,降低对患部的外界刺激保护好伤口。伤口部位出现渗液、渗血情况要及时上报主治医师,防止感染发生。安插引流管的患者,要做好引流管的日常护理工作。
2.3 药物和技术性镇痛
        采用药物镇痛可根据病症选择选择非阿片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异丁苯丙酸,双氯芬酸钠等,或非阿片类止痛药如双氢可待因、氢吗啡酮、羟考酮、吗啡等。给药途径可选择口服,肌肉注射或鞘内注射镇痛剂。止痛药的使用要注意成瘾性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观察病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和疼痛等级,详细介绍过度使用镇痛药剂的副作用和合理使用方法。另外一些患者由于医学常识不足,害怕成瘾拒用镇痛药,疼痛发作,大汗淋漓,精神紧张,空耗体力,不利于治疗的进行。这时就要介绍药物和毒品的区别,少量合理使用符合医学理论,不会成瘾,要相信医护人员的临床治疗经验。控制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使患者停止进药后不产生过度依赖性。
        技术镇痛疗法有中医针灸或神经外科镇痛如神经切断术,神经刺激。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选择冷敷或热疗。骨折早期可采用冷敷方式,利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患处,收缩患处毛细血管,缓解局部组织出血,充血,水肿状况,能够减轻末梢神经感觉敏感度达到降低疼痛感的效果。急性期后施以热疗,利用辐射灯,减少组织神经的兴奋度,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炎性水肿。
2.4 术后心理护理
        适当的心理引导是减轻疼痛直接而简便的方法。当疼痛阈值较低的病人难以忍受痛苦或者需要进行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时,疼痛剧烈难忍会呼叫出声。这会间接给同病房住院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共情能力较强的患者会出现幻痛。这时,在术前给病人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就很重要。指导锻炼恢复运动功能时告知患者疼痛是正常现象,也是身体正在恢复的信号之一。告诉家属陪护的注意事项,尽量不要在病房内哭泣,以防影响患者和其他病人家属的正常情绪,以便协助术后护理工作的展开。相关数据显示,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8min左右的沟通交流,让病人卸除紧张性反应,可以在谈话后一段时间内减轻疼痛感,这就是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疼痛。鼓励患者阅读书籍,观看时事新闻和娱乐节目,听轻音乐,都是恰当的手段。
        可以看出,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多一些关心,鼓励性语言,每天定时进行不少于两次的交流,都会使病人情绪放松下来,疼痛感会在一段时间内减轻。
3 总结
通过采取积极的术后疼痛护理,使病人的睡眠质量、医院护理水平、骨科病症痊愈率得到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有效缓解疼痛,防止产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赵俊燕.骨科病人的疼痛护理[A].2014年河南省骨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4.
[2]韩旭.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

作者简介:杨晓娜(1987-),女,青海人,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