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张思丽
[导读]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12月期间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将此期间接诊的患者抽取100例设作观察组,在对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前抽取100例诊治患者设作对照组,比较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患者情况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对患者情况的知晓率,有效提高了我院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窗口,急诊科科室服务质量也成为医院医疗服务的一部分。护理服务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患者就诊时间不确定[1]。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病情的确定。为改善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就要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和预防风险的能力[2]。持续质量改进的定义是,为实现某一新水准,加强护理管理各环节质量控制,收集患者资料,评估服务质量并不断改进。这一护理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需要急诊科整个护理团队共同参与完成,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3]。本文对我院急诊科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前后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12月期间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将此期间接诊的患者抽取100例设作观察组,在对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前抽取100例诊治患者设作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54:46;年龄范围20-75岁,平均(45.8±15.2)岁;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52:48;年龄范围21-75岁,平均(46.2±14.9)岁;两组收治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未接受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记录,根据急诊科科室规章制度开展护理管理工作。观察组分析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具体如下:
(1)分析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发现,不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和临床症状;临床基础护理不足,导致家属不满意,引起护患纠纷;未准确把握工作时间,病床巡视不及时;护理人员未准确记录患者病情,交接班时发生错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未准确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没有开展心理护理,导致患者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影响了患者正常的治疗,甚至延长在急诊科的留观时间;护理人员在病例记录上存在书写差,不规范或有错误等问题。
(2)持续质量改进措施。①组建持续改进护理小组。由专门医护人员进组,构成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团队,由急诊科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由护士长任组长,负责对所有护士的统筹安排、培训、考核等工作。根据问卷调查,汇总结论,对护理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数据报告,告知小组成员,要掌握相关内容。同时,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需求,加强急诊科留观患者日常护理,加强临床观察,注意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不能解决问题要进行记录,通过小组讨论后解决,并对这些问题持续改进。小组成员讨论后确定改进措施,上报医院护理部审批后,经护理部监督下完成。不断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护理质量控制。②规范上下班和床头交接工作。由于急诊留观患者具有较大的随机性、流动性。所以,急诊科的病床周转率较高。要对交接班制度严格进行规范,才能使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病情的认知能力,更好的开展临床各项护理服务。③加强病房巡视次数。急诊留观室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强烈责任感,才能避免护理工作超出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医生处理,做好救治准备工作。④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主动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度,稳定患者情绪。护理人员对日常护理工作行常规评估、预防护理等工作。
1.3观察指标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对患者情况的知晓率,每份问卷满分100分,分别是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完全知晓、知晓大部分、大部分不知晓,进行统计学分析[4]。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高于对照组82.0%,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护士对患者情况知晓率
观察组护士对患者情况知晓率93.0%高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过程持续进行质量改进,以现有护理质量为基础,分析并发现患者不满意的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持续质量改进可以预防问题发生,不能只作为事后检查补救。加强事前质量控制,可以持续进行质量改进。急诊科护理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其他科室发展,转变医院的护理服务模式,提高高新技术利用率,加强患者、护士、医生和各科室间的沟通[5]。
持续质量改进以患者为中心,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加强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使护士每项护理操作都可以有章可查,有据有循,使护理服务质量得以转变。每项护理操作前都要保证正确有根据,作为护理质量基础保障。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要不断坚持质量改进,才能改变急诊环境,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意识。加强内部评估检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对患者情况的知晓率,有效提高了我院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小琴,谢敏,胡振有.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298-307.
[2]马米兰.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231-232.
[3]汪敏,刘茜,李保兰,等.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综合医院急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11):1579-1580.
[4]莫春艳.基层医院急诊科探索实施新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3):255-257.
[5]孙亚玲.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国际医疗部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6,29(12):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