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开展价值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朴今顺
[导读] 探讨在进行门诊护理工作期间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门诊护理工作期间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3月88例门诊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优质组(44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完成门诊护理;常规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理念完成门诊护理;就组间交费等待时长、检查等待时长以及挂号等待时长展开对比。结果:优质组门诊患者交费等待时长、检查等待时长以及挂号等待时长均短于常规组明显(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有效运用,可使得门诊患者交费等待时长、检查等待时长以及挂号等待时长获得显著缩短,最终实现门诊工作效率提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门诊护理;交费等待时长;检查等待时长;挂号等待时长
  
        医院众多部门中,门诊作用极为重要,其呈现出患者治疗时间短以及流动性大等系列特点,因为环境等系列因素往往对患者造成诸多影响,从而表现出负性情绪现象,导致呈现出护患纠纷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对此确定有效方式展开门诊护理工作意义显著[1]。本次研究将针对门诊患者探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可行性,以实现门诊工作效率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3月88例门诊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优质组(44例):女23例,男21例;年龄区间为26岁~47岁,平均为(35.59±5.81)岁;常规组(44例):女22例,男22例;年龄区间为28岁~49岁,平均为(35.62±5.82)岁;纳入标准:①均配合门诊护理干预;②对于资料收集均能够配合;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患;②对于门诊护理要求不知晓;就两组门诊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理念完成门诊护理,依据相关规定完成健康知识宣教以及科室指导等;优质组:将门诊护理人员学习以及培训力度有效加强,对其专业能力与水平提升进行显著促进,对于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进行充分强化,使其服务意识以及窗口意识获得有效增强,对于主动服务对患者进行积极提供,此外将门诊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对于流程进行规范,在工作期间需要依据标准以及要求严格执行,以使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对于导诊护理服务积极对患者提供,并且对导诊服务全程性做出保证,使就诊时间有效缩短,将同患者沟通主动性有效提升,就其病情进行询问。如患者表现出负性情绪现象,需要对疏导及时性做出保证,并予以及时支持与鼓励,此外在对病情了解后将健康知识宣教加强,对应准备健康知识手册发放,对于病症相关知识、护理知识以及治疗知识进行讲述,对于疾病正确认识给予指导,使患者被关心与尊重感显著提升,将内心负面状态消除,将心理状态改善,对于治疗可以积极配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门诊患者的交费等待时长、检查等待时长以及挂号等待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门诊患者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交费等待时长、检查等待时长以及挂号等待时长)行t检验,以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优质组门诊患者交费等待时长、检查等待时长以及挂号等待时长均短于常规组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门诊患者交费等待时长、检查等待时长以及挂号等待时长临床对比 (min,)
 
3、讨论
        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门之一,门诊呈现出接待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强的特点,并且其服务质量会对医院形象产生直接影响。因为门诊患者表现出多变复杂病情,并且环境对其造成影响概率较为显著,从而在治疗以及护理期间较易呈现出人员拥挤、秩序混乱以及就诊环节多等系列现象[2]。并且诸多患者因为针对各环节缺乏了解,在专人指导方面较为缺乏,从而往往表现出来回奔波现象。对此要求门诊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积极展开护理服务干预,以对门诊护理质量提升进行有效促进,确保在护理期间优质护理理念能够有效贯穿[3]。通过优质护理理念的运用,对于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增强能够有效促进,对于以患者为中心可以充分强调,针对服务方式以及沟通方式的改善能够充分实现,使得护患之间沟通以及交流尤为顺畅,对于护患矛盾出现充分避免。此外门诊护理期间需要积极展开导诊服务干预,使各环节等候时间有效缩短,并且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干预,能够将患者心理状态改善,使其负性情绪消除,确保对于治疗能够保持愉悦心情接受,对于陌生人支持以及关心可以充分体验,从而使满意程度显著提升[4]。
        本次研究发现,优质组门诊患者交费等待时长(12.86±6.76)、检查等待时长(21.59±6.85)以及挂号等待时长(12.52±7.49)均短于常规组(17.81±6.55)、(29.89±6.29)、(18.36±7.65)明显(P<0.05),充分证明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于门诊护理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有效运用,可使得门诊患者交费等待时长、检查等待时长以及挂号等待时长获得显著缩短,最终实现门诊工作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生琴,张文凤,刘玲玲.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9):132-133.
[2]温树梅.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17-18.
[3]李先芝.PDCA循环实施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的价值探究[J].心理月刊,2020,15(07):112.
[4]张源.观察健康教育管理对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及家长满意度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07):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