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院内感染防控的护理管理措施。 方法 在我院实施护理管理措施来防控感染,实现无缝隙护理和全方位护理,观察并比较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后院内感染、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 P< 0.05);护理满意率为 97.1%,明显高于管理前( P< 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联合全方位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效果。
关键词:院内感染;护理;管理
引言: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阵地,每天收治大量病患,导致医院内病菌数量急剧增加,加大了感染的风险,严重时会危害就诊患者的人身健康及家属健康。所以,必须加强对医院内部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降低感染发生率,防止大面积扩散,是现阶段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进行预防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大多数的院内感染与不正规的护理操作有关,要加强对相关护理工作的有效规范管理,并监督落实院内感染管理细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感染管理科采取护理管理措施来防控感染(2018 年 1 月 1 日)前后 1 年收治患者 280 例,管理前后各 140 例。
1.2 护理管理措施
(1)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强化院内感染管理科的院内感染防控护理指挥地位,分层管理院内感染防控护理工作,调整、修订院内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范和考核、奖惩制度;明确门诊、病房、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的院内感染防控护理责任人员,并对其定期进行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加强监督管理,实现上下级的层层监督;加强ICU 病房、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科室的院内感染防控,落实无菌操作,定期进行消毒杀菌,并设置考评制度。
(2)全方位护理管理措施。第一,加强护理工作的基础内容:基础内容包括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等基本工作手段和基础护理等基本工作内容。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在病房护士长的领导和院内感染科专职人员的业务指导下,病房监控护士负责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并进行管理效果的质量控制。加强消毒隔离是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治疗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静脉输液管理,合理配置各药品,防治各类医源性感染发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如吸痰器、氧气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严格定期消毒,定期、定时更换床单、杜绝在病房内清点等。重视监测,及时记录结果,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制定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时邀请科主任及医生参加讨论。第二,作好院内感染病例的监测:病房监控护士应协助医师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率。院内感染爆发流行的处理:处理包括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实施措施并反馈效果。例如,针对输液反应,立即逐级汇报,启用输液反应登记表,并指导、协助科室进行采样监测,会同感染科、药剂科、设备科、供应室等部门商议寻找感染源处理对策,及时控制输液反应。院内感染的控制:感染科、护理部分别定期将监测结果和质量检查情况反馈到各病房,并协助病房制定针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然后监督执行。第三,开展院内感染知识的教育:护理部、感染科共同负责对全院护士的教育,包括岗前教育、专题讲座、学术研究会等。护士长、监控护士负责对科室的护士、护工、清洁工、配餐员、病人、陪护、及探视者进行教育。
1.3 观察指标。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前后的院内感染、护患纠纷、护理差错等情况和通过本院感染管理科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采集的患者对院内感染防控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收集的临床资料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百分率(%)表示,用 χ2检验比较,若P< 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前后的 140 例患者中,分别有 17 例(12.1%)和 6 例(4.2%)发生感染,二者有明显差异( P< 0.05),且管理前后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异( P< 0.05),见表 1。
.png)
2.2 满意度。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前后的 140 例患者中,分别有 119 例(85.0%)和 136 例(97.1%)对医院的感染防控护理工作表示满意,二者有明显差异( P< 0.05),见表 2。
表 2 护理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n(%)]
.png)
3 讨论
院内感染已成为当今一个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护理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院内感染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院内感染工作几乎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及每一个需要护理的患者中,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力度,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由表 1 可见,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后院内感染、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 P< 0.05),说明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护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无缝隙护理管理加强了医院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区域的感染防控护理,将院内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全方位护理管理规范、细化了护理工作,减少了护理差错,并通过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使其认识到防控院内感染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医院防控护理的依从性,减少了护患纠纷。由表 2 可见,我院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管理前( P< 0.05),说明护理管理措施能够减少院内感染防控护理工作对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全方位护理对患者的生活和饮食进行了专项指导,提高了院内感染防控的可行性;通过规范抗生素的应用类型和剂量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通过心理护理稳定了患者的情绪。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医院患者也迅速增多,院内感染问题逐渐突出,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院内感染的管理及护理工作,充分认识到院内感染的危害,积极学习和落实关于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关文件,通过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针对院内感染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及管理措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护理工作,提高管理效果,坚决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超艳.浅谈做好基础护理控制院内感染[J].哈尔滨医药,2010(5):74-75.
[2]王红霞.护士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02A):265-265.
[3]彭生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