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黎春秀
[导读]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的效果和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18年1月~10月收治的74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针对性护理;干预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包括精神因素、胃肠运动异常、炎症等[1],可涉及各个消化器官。由于其为身心疾病,应治疗与护理并举,在积极给予解痉、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治疗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护理,以消除或缓解患者心理因素,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康复[2]。针对性护理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满足其身心需求,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该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8年1月~10月收治的74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23例,年龄19~67岁,平均(44.82±4.37)岁,其中肠易激综合征13例、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各11例、功能性便秘2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17~65岁,平均(43.07±4.41)岁,其中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返流病各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9例、功能性便秘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1)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针对性讲解疾病的诱因、治疗方法、护理配合、预后等,耐心回答其疑问,纠正其不良认知,建立正确的信念,使其能积极应对疾病。(2)心理护理:通过倾听、表情观察等方式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和情绪变化,通过引导、暗示、劝慰、鼓励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正确发泄途径。并通过转移注意力、放松训练、散步、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缓解烦闷、焦躁、紧张等负性情绪,使其以平和的心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3)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定时定量进餐。对食管反流病患者,指导其避免饱餐及饱食后平卧,增加优质蛋白及粗纤维的摄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嘱其每餐七分饱,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忌油腻食物。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指导其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避免过分限制饮食;功能性便秘者,多进食水果、蔬菜,多饮水,每日进行腹部按摩,减少牛奶、土豆等易产气食物的摄入。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评分量表)和SDS(抑郁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临床症状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进行评分,症状程度无、轻微、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分别计为0、1、2、3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功能性胃肠病的表现类型较多,不同表现类型需求各异;加之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每个患者不良情绪的诱因不同;另外不同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不同,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效果[3]。而针对性护理就是因人而异,根据每个患者的需求提高针对性护理服务。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在评估患者对该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帮助其辨识错误的认知,对其认知薄弱点反复强化,建立正确的认知,形成正确的理念,主动形成健康的行为。运用SAS、SDS等评分工具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并指导其掌握缓解负性情绪的技巧。根据患者表现类型进行针对性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护理技能,促进疾病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艳君,杨小霞.护理干预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7):1357-1358.
[2]朱云燕.针药结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状态影响的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9,28(2):10-12.
[3]陈敏瑜,莫伟文.抗焦虑药、常规药及护理干预对功能性胃肠病疗效影响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 2017,31(2):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