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刺法配合加味乌药汤加减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征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杨仕勇
[导读] 笔者自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应用排刺法配合加味乌药汤加减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8例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征的临床疗效:排刺;中药口服
        笔者自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应用排刺法配合加味乌药汤加减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4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36~70岁,平均(55±5)岁;病程3天,最长15年,平均(14.3±3.5)个月。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向臀部及大腿后外侧放射,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但无下肢麻木。患者常述起坐困难,弯腰时疼痛加重。检查:压痛点多在L3横突、髂嵴中点及上方处,部分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确界限,按压时可有胀痛或麻木感,部分并向同侧大腿后方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腱反射正常。 
2 治疗方法
        患者多取俯卧位,腹下垫一软枕,部分不能耐受者选侧卧位,根据患者主诉及医生触诊结果,治疗部位多选取腰椎旁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至秩边穴为第一排,腰大肌外缘至环跳为第二排,居髎为中心上下为第三排,一般据患者病情选择针刺排数及每排针刺针多少,针刺深浅不定。取同侧相距较远的两直刺针,接G6805-2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连续波、频率Hz,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min。针刺毕根据部位的区域,选取合适的玻璃罐,闪罐,或刺络放血拔罐,留置5~10min。同时口服加味乌药汤加减,药用香附15g 乌药10g木香9g砂仁9g草乌10g元胡10g  伸筋草10g当归10g川芎10g全蝎3g地龙6僵蚕6g由我院专门人员煎制 每日一剂,水煎450ml 分3次早中晚口服 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治疗效标准》确定,本组48例全部有效,其中临床治愈:腰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状全部消失,腰及下肢活动自如,计37例;好转,疼痛、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腰臀部酸胀感 ,腰及下肢活动基本正常,计11例。


  4讨论
臀上皮神经为T12~L3神经后支的外侧,穿过背阔肌的筋膜浅层到皮下,在骶棘肌外侧缘跨过髂嵴后部的骨性纤维管,分布于臀中间上部皮肤[1]。该神经在通过骨性纤维管时受到挤压、摩擦等外界因素影响而遭到嵌压则出现臀上皮神经卡压征[2]神经本身及周围软组织充血、肿胀、无菌性炎症,继而导致粘连肥厚,出现条索状结节[3]。受此病理结构影响而出现神经症状,表面为腰臀腿疼痛、放射 至大腿后外侧,但往往不过膝。
本病属中医学肌痹、筋痹筋出槽范畴,多因劳作不当或者外伤导致经气不畅,外感风寒湿邪所诱发,病机多为风寒湿邪痹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故治疗以通为顺[4] 。中医外治法如针刺、推拿、小针刀、热敷等对本病均颇有疗效[5]笔者选择排刺法配合加味乌药汤加减作为治疗手段,一方面避面免单一疗法起效慢,另一方面减少针刀等闭合性松解手术治疗给痛苦和畏惧,因现患者大多数对疼痛敏感,故给患者多一种有效方法的选择。
针刺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具有缓解止痛、疏通气血的作用,对于因肌肉紧痉挛造成的皮神卡压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疗效,但对于由于筋膜肥厚导致皮神经卡压的疗法还是比较困难[5]。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深表先赞同。对于这针刺治疗较难,笔者认为是因病久及络,病久及瘀,单独针刺不能切入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的病机,或大多患者因体质偏虚,不能调动正气抗邪的原因,此时中医药刚好取到协助或补充其不足。古曰:一刺,二灸,三服药。加味乌药汤加减:香附、木香、砂仁芳香化湿行气,疏肝止痛。乌药、草乌辛温散寒止痛。元胡、川芎行气活血止痛。全蝎、地龙、僵蚕、伸筋草祛风通络,解痉止痛。
参考文献:
[1]朱汉章.小针刀医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6.
[2] 颜国飞,浅谈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J],中国实用医学2012,7(8):198-199.
[3] 韦贵康.实用骨关节与软组织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5.
[4] 郭玉怀,孙忠人,王德龙等.扬刺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发挥[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8):84-85.
[5]王晓红.臀上皮神经炎中医外治研究近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5):473-475
[6]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M]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42-7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