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汤用于自汗盗汗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杨琴 郑洁
[导读] 本文主要对自汗盗汗患者在治疗中应用益气养阴汤治疗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自汗盗汗患者在治疗中应用益气养阴汤治疗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了解益气养阴汤对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84例患者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一年期间于本院治疗的自汗盗汗患者,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分组纳入,对照组共42例接受玉屏风颗粒治疗,研究组共42例选择益气养阴汤治疗,经不同治疗后对2组疗效展开比对。结果:经过益气养阴汤治疗、玉屏风颗粒治疗后,2组关于治疗有效率的分析中,研究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应用益气养阴汤在自汗盗汗治疗中,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疗效。但相比于玉屏风颗粒治疗,益气养阴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汗盗汗;益气养阴汤;玉屏风颗粒;血糖水平
        目前,自汗盗汗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可分为单发性或继发性。在中医之中,自汗盗汗为汗症,自汗不会因外界因素感染而出汗。盗汗主要是在夜间睡觉时出汗,醒来时已经停止。目前在我国的中医治疗中,不同年代对于自汗盗汗有不同的看法[1]。本次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一年间收治的自汗盗汗患者(例数=84),主要对自汗盗汗患者在治疗中应用益气养阴汤治疗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了解益气养阴汤对疗效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下文:
1.研究资料
1.1患者资料
        研究对象=84例患者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一年期间于本院治疗的自汗盗汗,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分组纳入,对照组共42例接受玉屏风颗粒治疗,研究组共42例选择益气养阴汤治疗。对照组进行性别分析中男女各为26例、16例,年龄范围34-56岁,平均年龄(36.90±5.01)岁。研究组进行性别分析中男女各为25例、17例,年龄范围31岁-54岁,年龄均值(37.95±5.27)岁。排除标准:严重骨折、器官衰竭、全身感染、恶性肿瘤、病情不稳定、其他严重的非控制性疾病、脑梗塞、严重失语症、严重外伤、脑动脉炎、新出血、精神疾病等。84份患者个人资料已在入院时收集完整,于患者、家属关于检查方案、治疗方案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在治疗前自动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订。此次2组治疗结果相关数的分析是基于2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性分析之上而展开,2组个人资料数据分析无差异,在结果中展开数据的分析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共42例接受玉屏风颗粒治疗,每次一包,每天 三次。研究组(例数=42)在诊疗期间接受益气养阴汤治疗,组方如下:浮小麦、煅龙牡各30克,白术、黄芪、当神、茯苓、生熟地各15克,麦冬、瘪桃干、五味子各10克,黄连6克。若患者舌质红、舌苔薄,需去白术;若患者大便干结,则加入玄参、石膏、恬楼和玉竹;若患者胃纳不香,则加入神曲和谷麦芽;若潮热加剧,则加入地骨皮和之母。加入500毫升水进行浓煎至200毫升,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疗程为2周。


1.3统计学研究
        在2组展开的结果分析,数据分析基于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后的组别比对,计数分析采用(n%)模式以展开数据的比对,计量分析采用(x±s)模式对2组展开数据比对,2组的数据表达经过组别核对后再展开文字论述。P值在2组比对后若范围<0.05时即符合判定标准,2组研究数据与数据间有大差异,数据比对间即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共42例接受玉屏风颗粒治疗,研究组共42例选择益气养阴汤治疗。其中患者经益气养阴汤治疗后研究组关于治疗有效率为92.86%(39/42,3例无效,14例有效,25例显效),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34/42,8例无效,12例有效,22例显效)。2组关于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
3.讨论
        自汗盗汗为常见疾病,不会因劳作和环境而受影响。在女性中随着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开始出现周期不规则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月经周期的孕酮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无序。这些激素的变化会引起各种症状,但盗汗并不是围绝经期早期的常见症状。在更年期后期,随着女性身体停止每月排卵期的运动,雌二醇的产生开始减少。在这个阶段,雌激素缺乏开始表现为围绝经期症状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而不是不稳定或孕酮含量低。雌激素水平的这些变化触发了大多数人与月经周期暂停相关的典型症状:潮热、盗汗、头痛、偏头痛、阴郁、腹胀、体重增加等[2]。人体正常出汗可起到排泄、调节体温的生理功能,有利于身体排毒,但是若汗液的性状、颜色和量出现变化,则需要及时就医,这极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先兆。自汗盗汗在我国中医之中属于“汗症”的范畴内,主要因阴阳失调而导致汗液外泄,在我国的多部书籍中均有记载。益气养阴汤中的黄芩可起到清热燥湿,茯苓可固本培元的效果,而白术温脾阳补中气,黄连清热解毒,生熟地和麦冬可起到滋阴养血的效果,煅龙牡、瘪桃干、浮小麦以及五味子均可止汗,多种草药联合应用,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安全性高[3]。在本次数据研究之中,经过益气养阴汤治疗、玉屏风颗粒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证实,益气养阴汤本身的药物安全性高,可按照患者的症状进行草药的加入或剂量调整,以保障患者的疗效。
概而言之,应用益气养阴汤在自汗盗汗治疗中,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疗效。但相比于玉屏风颗粒治疗,益气养阴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芳,韩新民.《景岳全书》以阴阳为本论治汗证[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04):8-10.
[2]毛新华.基于阴阳关系理论的盗汗症状治疗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4):37.
[3]高建伟.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中老年阴虚火旺型汗证疗效及自汗、盗汗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2):100-101.
[4]肖丽春,林茂辉,林清坚.止汗合剂治疗气阴两虚多汗症72例[J].福建中医药,2018,49(02):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