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査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宋一帆
[导读] 研究核酸检测技术运用于血液筛查中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核酸检测技术运用于血液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7225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均符合国家献血要求,抽取时间段介于2018年5月~2020年3月期间,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对献血患者血液标本依次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查、核酸检测,其核酸检测对象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阴性者,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HBsAg、抗-HCV、抗-HIV阳性检出率。结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后阴性例数为36760例,对该部分献血者血液标本再次行核酸检测,检测阳性率为0.11%,共计42例。结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在血液标本检测中存在假阴性状况,影响血液筛查质量,而核酸检测技术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血液筛查效果,进而有效阻碍病毒传染,对血液使用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核酸检测技术;血液筛查;研究
        引言:血液输注为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在此过程中比较容易构成传染类疾病传播,进而对输血者造成不良影响,大大降低血液输注价值。对于该种状况临床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对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测,总体检测效果较佳。目前,多数发达国家运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血液筛查,该技术敏感性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血液筛查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7225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均符合国家献血要求,抽取时间段介于2018年5月~2020年3月期间,献血者年龄≥18岁,≤62岁,平均年龄(38.56±2.12)岁,男女比例为(26854:10371),符合本次研究标准。
1.2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无偿献血者,均需要进行两次血液筛查,分别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与核酸检测法,核酸检测对象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血液检测结果阴性者。首先,需要对患者血液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筛查,筛查过程中需要运用两种三种检测试剂,分别为HBsAg、抗-HCV、抗-HIV试剂,均由北京万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检测中所使用的设备为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需要严格按照检测操作流程就行,若在检测过程中患者该试剂反应较为敏感,需要检测人员对其进行双孔复查,检测对象分别为原标本血液、剪血袋中的辫管血液,如果再次出现反应,则说明检测不合格。其次,需要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筛查结果阴性患者进行核酸检测,检测中使用的试剂为HBsAg、抗-HCV、抗-HIV试剂,检测所使用的设备为北京万泰自动核酸提取仪,需要取患者6份血液标本,由检测人员在此些样本中吸取160ug,随后将其混合为1份标本,标本剂量为0.96ml混样池,随后需要检测人员对混样池进行核酸检测。在血浆混样、核酸提取、检测分析环节,均需要检测人员严格按照SOP操作标准进行,若混样池检测具有反应性,需要再次进行拆分检测,主要是对6份血液标本进行单一标本检测,做好检测结果记录工作。
1.3 观察指标
        参与研究者观察指标为HBsAg、抗-HCV、抗-HIV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一般资料、观察指标以及计数资料为本次研究的重要数据组成部分,为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需要将其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要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为本次研究的例数,观察指标中HBsAg、抗-HCV、抗-HIV阳性检出率使用(%)表示。
2 结果

如表一所示,对37225例无偿献血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检测,其检测阳性率为1.24%,共计465例,其中包括428例HBsAg者,占比为1.15%;抗-HCV者30例,占比为0.08;抗-HIV者7例,占比为0.01%。

如表二所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后阴性例数为36760例,对该部分献血者血液标本再次行核酸检测,检测阳性率为0.11%,共计42例,其中HBsAg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09%,共计35例;抗-HCV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02%,共计7例。
3 讨论
        无偿献血主要是指献血者将自身血液没有报酬,无私奉献给医院、社会。此些血液会通过静脉输注形式输入患者体内,主要适用对象为外伤出血患者、烧伤患者、休克患者以及血液类疾病患者。而输血治疗在抢救患者生命,改善贫血症状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隐患,比较容易造成传染类疾病传播,进而有效降低输血质量。临床对于血液筛查多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该种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捷以及标准化特点,可以有效对血液中HBsAg、HCV、HIV病毒进行检测,最终阻碍病毒传播。不过,该种检测方法特异度偏低,无法有效将血液中隐性因子进行检测,给输血治疗带来隐患。本次研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与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对象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阴性者,研究结果显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后阴性例数为36760例,对该部分献血者血液标本再次行核酸检测,检测阳性率为0.11%,其中HBsAg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09%,共计35例;抗-HCV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02%,由此可以说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在血液筛查中存在“漏检”状况,比较容易造成输血感染。主要因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在血液筛查过程中可能病毒处于突变、早期隐匿阶段。而核酸检测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特异性,可以有效检测出隐性病毒因子,最终提升输血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小华,李丽平,欧阳刚,何敏.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2015,06:717-720.
[2]梁启忠,程玉根.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2:3265-3267+3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