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提升药学带教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培养实习/进修药师的工作能力,以此提升药学带教工作的工作质量。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方式,旨在提升实习/进修药师在药学岗位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其今后正式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药学;药学带教;应用;策略
药学带教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实习岗位将药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中,以此提升实习/进修药师工作能力的工作形式。它涉及到药物的调剂、合理使用等很多内容,因此为了让实习/进修药师在这个阶段尽快提升其药学综合素养,带教教师可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让实习/进修药师通过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提高实习/进修药师对药学理论的运用能力及临床实际案例的评判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策略
在我国,平均每年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住院病例约占全部住院总数的5%左右,死亡病例约占0.5%。我国的聋哑人中75%左右与使用了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有关,还有一些药物引起的肾损伤等。因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成为药学带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实习/进修药师对监测报表严格按要求填写,同时要了解其工作方式和相关信息,并且通过药物的相关信息做好记录和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此来确定药物的安全性。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较多,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带教教师可为实习/进修药师提供几种不同类别的案例,从而让实习/进修药师来进行分析和比较。
如某患者,52岁,女,医嘱5%葡萄糖100毫升加鹿瓜多肽8毫克静脉滴。患者在输液两分钟左右表现出胸闷、心慌、脸色潮红,伴有出汗、腹痛、呕吐等症状,对其停药后,更换输液器,维持静脉通道。之后为患者进行检查,神智清楚,血压100/70mm Hg,心率92次/分,心律齐,给患者吸氧2L/min,0.9%氯化钠20毫升加地塞米松5毫克静推,半小时后,体温37.7摄氏度,给患者保暖,并进行补充液体。再过半小时后,患者开始打寒战,出现发热症状,给患者异丙嗪12.5毫克肌肉注射,患者症状消失,体征平稳。未再使用鹿瓜多肽,患者体征平稳。带教教师可让实习/进修药师查看报表的填写是否符合标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过程和时间明确与否,然后向学生设置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抗过敏性休克如何治疗等问题。接着带教教师给出完整的患者资料,让实习/进修药师进行分析,药物如何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引导实习/进修药师做出相关的评价。
实习/进修药师分析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在其第一次用药,而且是输液开始的3分钟之内,这就与注射鹿瓜多肽的时间有很大关系,停用鹿瓜多肽后,采取了抗过敏的处理措施后治愈,之后继续使用其他注射液,无不良反应,所以通过患者的过敏反应,推断是使用鹿瓜多肽引起……通过实习/进修药师的分析与带教教师的整理总结,可让实习/进修药师查看我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监测与管理办法》中药物不良反应评分法(图1),使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使其认识到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png)
二、案例教学法在治疗类的药物监测中的运用策略
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一定的方法,对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的药物成分、浓度结合应用理论等来为临床用药的合理使用、治疗方案和药物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带教教师为实习/进修药师引入案例:1.患者80岁,男性,既往病史咳嗽、咳痰18年,最近两个月发病,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诊断结果为Ⅱ型呼吸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2.患者53岁,女性,右小腿疼痛,突发神智模糊11小时,伴有发热持续1天,诊断结果昏迷,临床考虑发病起因低血糖、或感染性休克、甲状腺危象。3.患者54岁男,四肢抽搐2.5小时,诊断为癫痫、高血压。带教教师为实习/进修药师提供三个案例的治疗方案,通过让其分析药物浓度监测后方案的调整,让实习/进修药师对药物的成分、浓度和相关药物监测,同时根据结果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制定合理的药物使用方案,以此使实习/进修药师明白药学的应用与疾病的实际治疗过程有密切的联系。
三、案例教学法在病例药学分析中的应用策略
在带教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可让实习/进修药师对临床上的特殊案例用药研究和分析,以此让实习/进修药师逐渐提升对药物治疗的评价能力。如一位65岁男性患者因胸痛发作长达3.5小时,出现心慌流汗等症,查血常规、ECG和心肌标志物均无异常,体温、脉搏无异常,尿微量白蛋白60.1毫克/L。血压180/100mm Hg,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尼群地平每3次每次5毫克。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带教教师给出此病例药物处方:非洛地平缓释片5毫克,阿托伐他汀钙20毫克,氢氯噻嗪12.5毫克,福辛普利10毫克,阿司匹林0.1克,以上药物每天口服一次,美托洛尔6.25毫克,每天口服两次。带教教师通过给实习/进修药师设置问题进行提问,然后让其对此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实习/进修药师分析针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一般药物包含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等药物……通过实习/进修药师的分析加上带教教师的辅助指导,使实习/进修药师对案例和药物分析的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对患者进行指导用药使患者提高了药物的依从性。
四、结合社会典型案例认识药学的实际应用
带教教师让实习/进修药师分组进行案例分析,结合新冠肺炎(图2)收集典型案例,引发其思考药学在病毒性流行病中该怎样发挥实际作用。如患者,男,65岁,基础糖尿病。由于其儿子一星期前肺炎住院,患者在儿子住院一星期后感觉乏力,背部及双下肢肌肉酸痛,咽干伴头痛,体温37.1°C,查CT显示双下肺部呈毛玻璃样阴影,诊断为感染性肺炎,随即住院三天后确诊新冠肺炎。初药物治疗方案:莲花清瘟胶囊、奥司他韦胶囊口服,静滴抗感染药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雾化吸入治疗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甲泼尼龙40毫克静滴。住院第6天,隔离治疗,抗病毒、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治疗。第14天,咳嗽加重血氧饱和度86%,血压89/59mm Hg,增加护肝肾、碳酸氢钠、质子抑制剂等药物。经CT复查,肺部阴影有明显扩大,此时调整治疗方案,测血糖,胰岛素注射,莫西沙星0.5gqd、头孢哌酮舒巴坦2.0tid,另外加利巴韦林0.5bid,甲泼尼龙40mgqd,莲花清瘟口服。一周后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糖皮质激素。第25天CT复查肺部阴影减少,核酸检测阴性。第29天出院。带教教师可让实习/进修药师多收集相关案例,通过不同年龄段、疾病的严重程度等不同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综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来分析总结新冠肺炎的用药特点,如激素的使用能否抑制身体的反应,是否能缓解炎症?同时对激素使用的剂量、时间等在临床的反应?通过带教教师指导和实习/进修药师对案例分析,使其明白对药物的使用采用合适的时间和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是通过在临床使用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而得出的。
.png)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是药学带教工作开展的重要实施手段,实习/进修药师在带教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案例分析、双方互动,使实习/进修药师广泛认识到药学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药学带教工作中的运用策略,增强了实习/进修药师对药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仅使其深入了解药学专业知识,而且提升其对案例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还有助于培养其在今后工作中独立工作和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雪桃.案例教学法在药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3):164-165.
[2]李晶,邵军,黄伟,于晶晶,杜娟.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6):200-201.
[3]廖柳凤,吴琼,李艳.以会诊为基点的临床药学实践带教模式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1):41-43.
[4]潘瑞玲,冀云涛.临床药学本科实习/进修药师带教中新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3):17-19.
[5]潘瑞玲,邵艳清.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学培训基地带教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