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4期   作者:何甜甜
[导读]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教师到家长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前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能使儿童在音乐的自然熏陶中领悟美感、陶冶情操。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有助于儿童听力、审美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发展。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教师到家长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前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能使儿童在音乐的自然熏陶中领悟美感、陶冶情操。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有助于儿童听力、审美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作用
       
        
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老师和家长都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启蒙满足并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保护和不断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促进孩子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价值
        学前音乐教育主要包括歌唱、欣赏和韵律活动,但是每一类活动又可以演变出十分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歌唱活动可以与语言、节奏、律动、舞蹈相结合;音乐欣赏可以与情境创设与戏剧表演、情感体验、想象与绘画、主题旋律的演唱和节奏乐演奏以及自由的舞蹈动作创编等相结合;音乐游戏可以贯穿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孩子逐渐能够区分出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什么样的音乐是不好的,感知乐音的律动,听辨出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进而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渐渐能够主动地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二、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学前音乐教育以提高学前儿童音乐素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0-6岁的儿童进行学前音乐教育,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儿童天真活泼,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首好听的歌曲或者一个新的音色会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儿童会对感兴趣的音乐进行模仿,然后会根据音乐的音量大小、强弱、音色进行分辨,并有意无意地去记忆。
        第二,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听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力是最重要的。有些儿童唱歌唱不准,许多人认为是唱的原因,是五音不全,其实这是听觉的问题。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培养音乐听力的重要时期,12岁以前的儿童的音乐听力是可以培养的。可以说,音乐听力越强,音乐能力就越强。
        当然,儿童音乐听觉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儿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最容易听辨的是音的长短、快慢和强弱,逐步过渡到音高和音色的听辨,再到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听辨。通过长期的训练,儿童捕捉声音细微变化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第三,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审美力的发展。儿童的音乐审美基本上是处于音乐审美感知阶段,从声音的感性材料中直接获得美的感受。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还处于低级阶段,还不能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音乐。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越深,所获得的美感才能越深。由于儿童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阶段,因此,儿童的音乐审美想象主要是音乐再造想象。通过音乐形象性的表现,与生活中的事情产生联想。如听到鸟的鸣叫,想象鸟的形象;听到奔马的节奏联想到马的形象等。音乐审美情感的形成,离不开对音乐的深入感知,离不开音乐思维的活动,而儿童在这两方面都不可能很深入,他们喜欢动感的、欢快的音乐。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最容易获得的是欢快的情感。因此,儿童音乐教育主要应该采用欢快、雄壮、优美的音乐作品,培养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感。
        第四,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创造不是简单的创造过程,而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如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勇敢的探索精神;有自信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由于音乐呈现情感性和非具象性的特点,音乐教育十分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根据儿童音乐接受心理,儿童的音乐创造性思维主要以跳跃思维为主,跳跃思维和直线思维相结合。他们的创造完全凭自己的感觉,不会按照理性的轨迹,考虑应该怎么样,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跳跃性思维的能力正是创造力培养的条件,因为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必须在音乐实践中培养,欣赏、表演、创作是音乐实践的主要内容,在音乐的实践中就包含了创造的因素。在唱歌和演奏中,必定要融入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这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但在忽视音乐审美教育的学前音乐教育中,往往用共性代替个性,用专门性的技能训练代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五,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表现力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中,旋律,这个奇妙的从属于音乐特有音响的构成体,被喻为音乐之灵魂,成为音乐的基础支柱。它主宰着音乐王国的一切创造,音乐的形象、内容、体裁、风格、民族特征等等都由它来表现。仅仅是那么几个音符以及由此所构成的音阶形式,却变幻莫测地流动出难以数计的旋律,或令人神驰遐想,或令人陶醉迷恋,或令人引吭高歌,或令人翩翩起舞……并以其无可替代的审美魅力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学前儿童在欣赏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被旋律所感动获呈现出丰富的表情,或整个身躯扭动,或手足舞动,自然的天性使他们在音乐的旋律、声势美中,尽情抒发自己的心情、舒展自己的身体。学前儿童在人人参与的音乐活动中,将自己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活动全部投射到外在的表达中,表现到集体中,从而使儿童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心理过程得到强化和激发,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表现力。
        三、结语
        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良好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有助于幼儿审美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发展,对幼儿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具有促进作用,总之,在幼儿的教育中增加学前音乐教育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可以大力支持幼儿的学前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韩静彦.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8(19):216.
        [2]习若思.刍议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J].科技风,2017(2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