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项目不断增多,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推广应用,要求建筑技术管理人员,跟上形势的发展,在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要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创新监管手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遏制建设施工事故发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以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质量、安全能真正得到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督:项目管理
1质量监督管理
1.1 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①对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临督,重点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②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施工招投标的监督,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市场有效运作,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③对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通过对这三方面内容的审查监督,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
1.2 施工中的监督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一大部分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份。现场实体质量应以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为依据,增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成性。另外,在加强程序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控制。技术控制的方法采用评价标准法。
1.2.1严格依法治理
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宜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
1.2.2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现,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建设工程质量夯实基础。
1.2.3加强施工巡查,确保基础、主体结构的质量
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旦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特别应对地基验槽、基坑围护、管线监测、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计量、检测设备加强检查,对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等做重点抽查。
1.2.4创优与查劣结合,服务与监督结合
对工程参与各方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积极认真地帮助协调处理,做到质监工作只设路标,不设路障,服务多方,但同时又严格按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进行质监.消除质量隐患和安全使用功能缺陷。加大对劣、差工程查处力度并积极倡导开展工程创优工作,对创优单位在政策、技术、具体实施上帮助,探索严格监督与主动服务相结合的崭新管理模式。总的来说,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是以施工主体为主线,业主、监理、设计、材料、设备生产或供应主体及检测主体的协作配合的全面、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通过施工中的监督,保证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规范,质量活动结果有效,国家和公众质量利益通过实体有效操作全面得以实现,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施工阶段的建设工程质量。
1.3 竣工后的监督管理
①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②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a.要杜绝或减少由于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造成对已有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引发质量事故:b.避免由于维修、维护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给国家和公众用户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直接损失。
2安全监督管理
2.1重视安全
安全工作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安全间题。它不分地表还是地下,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各级人员心中要时刻装着安全。特别是管理层要把安全工作当成头等大事,给予高度重视。对安全的重视着重体现在:责任,把安全间题纳入议事日程:意识,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落实,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督查,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引导,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领导对安全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的单位,事故发生的频率较大。
2.2落实到位
事故的发生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有-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走马观花看现场,拿着记录抓落实,因此,要反复强调抓落实要在基层、在现场、在作业面、在职工群众中。这是抓安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只有狠抓落实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2.3做好预防工作,事前控制为主
安全和生产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要正确对待。要在组织生产的同时组织抓安全。但在现实中,抓安全又存在着两种抓法:①事前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②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抓。两种抓法结果大相径庭。任何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征兆,发现了苗头要及时整改。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危险点辨识分析工作,并切实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学会在事前抓安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2.4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优化发展
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优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质量、安全、健康”作为总的核心,一切都围绕这三点进行,一切的法律手段,规章制度等都是为了达到这三点设立的;第二,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及永久性标识牌落实情况,同时质量监督覆盖建设全过程;第三,创新工程管理机制,落实工程监理履职;第四,增加社会监督比重,使得专业人士组织,行业协会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第五,完善担保和保险制度,增加抵抗风险能力;第六,随着社会发展加大信息化网络管理投资建设,强化落实信息档案制度。
3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在实际的施工中,相关的监管人员一定要将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监管中,并且重视对工程细节的管控,加强对整个项目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国清.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分析[J]华夏地理,2015,16(5):135-136.
[2]孙晋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D].工业,2016,25(8):00202- 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