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丁帅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4期   作者:丁帅
[导读] 文章主要就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展开分析,并论述了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使人受益,但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要合理处理其中的问题,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个复杂的系统分析问题,他不仅涉及生态环境一个方面,还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基于此,文章主要就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展开分析,并论述了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引言
        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与国民经济。人们对水利和水电工程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在包括水电改造工程在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不仅将水利水电项目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带给社会,而且将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必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难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长久发展。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自然环境方面,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泥沙淤积和河道冲刷的改变,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水域中细菌藻类、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二是社会环境方面,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健康和文物古迹保护的影响,对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的影响等。
        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可逆转性,因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以上问题,就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并反过来阻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长期发展。所以,不仅要正确地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科学地分析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还要结合实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坚持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来认识和妥善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推动水利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水利总体规划和建设应建立在生态系统生活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建设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1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对土壤、树木的影响
        在包括水电工程建设规划和施工经验在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常见的施工方式是人工开挖土层和管道铺设,施工中造成地表土裸露或部分弃土随意堆放,会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如自然植被被破坏或塌陷、树木被毁等。新的农业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很大一部分草地将被破坏。最重要的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的现象并没有引起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2.2水利水电建设对水环境的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会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施工方有关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将从周边溪流中流出,对湖泊水源造成短期或长期的严重污染。如果是石油和化学、物理污染物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就需要非常严格的后续处理,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2.3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对稳定大气和低频噪声生活环境影响较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型机械及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许多机械及设备在操作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在爆破、人工开挖、骨料开采、水泥混凝土再混合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施工作业中,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开挖、山体爆破和砂石的破碎对工业部门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规划建设用地大部分位于西部偏远山区,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但对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应视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4大坝建设对大气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植被中富含有机结合物,地下森林中含有大量的腐朽物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使水变质并形成其他有害健康的气体。此外,由于土壤肥沃,富含营养,水资源的性质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会造成空气污染,对大气和气候产生影响。
        3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在水利水电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沿线地质环境和地貌条件受挖填影响,整个山体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的破坏,很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由于工程施工有很多的土方开挖,因此必须对地表植被进行砍伐或破坏,使水利水电架设沿线的土壤裸露,土壤更容易被破坏。水分的流失使土壤变得更加柔软和干燥,从而导致严重的风化、荒漠化和盐碱化。遇到雨季,易产生水土流失,导致河渠上涨、湖泊淤积、洪峰内涝。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土壤被一些施工机械设备碾压,改变了土壤的整体结构、密度和渗透性,影响了肥沃土壤的肥力和渗透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4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已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其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重要性也越来越大。水利水电工程往往规模较大,容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4.1发展水利工程特色模式,降低养护费用
        尽管水利水电项目造福人民,缓解了国家的能源短缺,但庞大的维修费用逐渐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独特的水利水电项目。如三峡大坝除了排水和灌溉外还具有独特的防洪功能,改善了基础设施,逐渐成为许多人旅游观光的首选。三峡大坝依托其最佳的地理位置,积极推动其他相关核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节省了国家财政支出。其他水利项目也可以模仿三峡大坝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特色旅游业。
        4.2运用科技手段建设施工项目
        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有许多缺陷,应该对其进行改造,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4.3加强监管力度
        对于新的水利水电项目,应以水利水电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补偿措施为前提,对建设企业制订详细的监督职责,完善环境监督工作流程,对未能及时调查和处理的环境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责任人和监督者进行调查。水利水电项目的审批、建设和运行等各个环节,都要实现环境评价监督的合法化和标准化。
        4.4关注工程建设施工后期工作
        在水利水电建设结束后,应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检测机制和反馈机制,并对建设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将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水利水电项目建成后,应采取相关措施,以恢复表层树木、植被及土壤的原始化和物理特性。对于废渣场、矿山场、临时工程场、砂石场、取土场等非景观区,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5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首要建设项目之一,随着社会日益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建设项目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凸显。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长期以来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和谐,因此,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监理工作、制定科学的环境监理方案是维持社会长久发展的必然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文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环境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15).188-189.
        [2] 侯锐.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