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是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对于易燃、易爆、易毒气的行业来说,安全更为重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一点疏忽,就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煤气起火爆炸等恶性安全事故。
关键词:安全管理;煤气生产;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工业生产和生活对煤气用量都日趋上升,而煤气爆炸事故的发生机率也逐渐增长,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分析煤气易发安全事故特点
发生炉煤气是煤在发生炉内高温条件下,与炉底通入的气化剂(空气和蒸汽混合物)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生成的气体,其主要成份是CO、H2、H2S、SO2、CO2、N2、CH4 等。主要有毒成分是 CO和H2S,其中CO 无色无味,极容易造成血液中毒,H2S 有臭鸡蛋气味,容易造成神经中毒;主要易燃易爆成分有 CO、H2、H2S、CH4 等。因此,发生炉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有毒气体,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恶性安全事故主要是煤气中毒和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1.煤气中毒事故特性。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份 CO 无色无味,被人体呼吸后,极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它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 300 倍,而结合后的碳氧血红蛋白的分离速度比氧血红蛋白的分离速度慢 3600 倍;碳氧血红蛋白一旦形成就不易离解。因此,CO 被人体呼吸后,极容易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妨碍了血液的携氧和供氧功能,吸入 CO 达到一定量,血液输氧功能就会丧失,从而造成人体缺氧,出现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呕吐、意识缺失、昏迷甚至死亡等现象。
2.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特性。爆炸是系统的一种非常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爆炸可分物理和化学爆炸,煤气爆炸属化学性爆炸。其特性是:当煤气和空气或氧气混合到一定程度(煤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12.5%~75%),遇明火或高温会产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热量和产生大量气体,同时体积迅速膨胀,如果在密闭容器内,压力就会急剧上升,密闭容器就会被胀爆。如果容器有泄压口或薄弱处(防爆装置),气体就会冲破薄弱处喷射而出,即产生爆喷,因此,煤气生产和使用设备若安装防爆装置,可有效减少爆炸对设备造成损坏和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二、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管理始终是煤气行业永恒的研究课题,虽然我们加强教育,但领导及员工的重视程度依然不一;虽然我们加强治理,但工作仍有不到位的方面;虽然我们在完善制度,但传统管理和人制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发挥越来越强大的安全效益,结合实际情况,拟定以下建议:
1.安全工作既要法制管理,又要细化管理。按照《安全生产法》及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培训学习,达到在生产管理中知法、懂法、用法,减少违规操作;同时,结合实际工作,细化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及程序,并形成连贯的企业法规文件,使其更具有符合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高效指导和规范实际工作,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检查与考核制度建设,实现决策、检查、控制、落实的良性循环。检查不应流于形式,而应有课题,带有目的性;检查不应浮在一定层面上,而应深入一线;检查不应查出无果,而应限期整改;检查不应改而无事,而应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检查不应查一处改一处,而应举一反三,建立机制,防患于未然。这样检查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便能彰显出来,实现决策、检查、控制、落实的良性循环。
三、煤气事故的预防对策
1.采用密封、密闭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各种煤气设备、设施的泄漏,包括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维修等各个环节。
2.公司和车间安全员要经常巡查煤气设备,特别是容易泄漏煤气的设备,如各种阀门、法兰、水封和煤气管焊接点,发现漏气及时处理,杜绝跑、冒、滴、漏。
3.在煤气管阀门、法兰等容易泄漏煤气的地方挂上醒目的“小心中毒”的警示标语,提醒人们进入该区域注意煤气安全。
4.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确保作业环境 CO 浓度小于 24PPM;发生煤气泄漏检修,漏气不大时,要有专门的风扇吹扫,并且要站在上风方向上工作,漏气大时,需佩戴呼吸防护设备。
5.容易泄漏煤气的部位或岗位要有手持式的 CO 报警仪或安装固定式的 CO 报警仪,有煤气泄漏就能及时发现。
6.严禁在煤气管及阀门、法兰、水封等容易泄漏煤气的设备附近打盹或睡觉。
7.接触和使用煤气的新工人,上岗前必须接受煤气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认识煤气的性质和危险性,自觉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8.煤气站必须正压运行,严防负压生产,且炉底压力必须大于炉出压力,同时炉底空气总管应装止逆阀,防煤气倒流回空气管。
9.发生炉煤气氧含量必须小于 0.2%,才能接入管网。当氧含量大于 0.2%时,严禁并入,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氧含量,待合格后方可并网。
10.必须熟练掌握突然停电、停汽、停水时的应急处理程序,并严格执行。
11.要经常巡查,确保各处水封溢流正常,各部压力、温度及汽泡水位处于正常范围内。
12煤气爆炸事故一般多出现在开停炉过程,因为开停炉过程容易产生爆炸性的混合气体,因此,煤气加热炉的点火、停炉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点火时使用的助燃物严禁使用带挥发性的油品。点火时严禁站在炉门或孔口前,防止产生爆喷伤人。
13.严格煤气设备动火检修制度,申请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要制定好工作方案、停气吹扫方案、送气置换方案。煤气管及设备检修动火要每两个小时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应重新分析,且取样要有代表性,防止死角,不符合动火要求,严禁动火。
14.在运行中的设备或管道上动火,应保持煤气压力正压,且不小于 100Pa,同时,煤气应处于输送状态,只准用电焊,不准用气焊,并有防护人员监护。
15.在带有焦油的管道和有积炭的设备上动火时,应先将焦油和积炭彻底清除干净,以防裂解气达到着火爆炸下限而产生着火爆炸。
16.进入容器内作业时应办理容器内作业证,同时对容器内气体进行检测,确保作业环境 CO 浓度小于 24PPM,方可进入作业,作业时必须有安全监护人员在外进行监护,不得离开。
17.防止煤气倒流。在煤气发生炉运行中,应该时刻防止煤气倒流到空气管中,主要的预防措施有:淤运行前检查并保证空气管逆止阀门的密封性和动作灵活性;于突然停电时,应该加大向煤气发生炉内注入蒸汽的流量,保证其内部的压力;盂忽然停电后,应该及时的关闭空气阀门,并切断进入煤气发生炉底的空气进入;榆根据煤气出口的压力情况,拉开钟罩阀门放散,防止煤气向鼓风箱的逆流;虞在来电后应该把空气总管中的煤气用蒸汽吹扫干净后,再按操作规程恢复生产。总的来说,预防煤气事故的总则是从根本上考虑杜绝和防止煤气泄漏,其次考虑减少或控制煤气泄漏,再次考虑加强通风和采用煤气防护设备,同时严禁未佩戴防护设备进入可能有煤气的设备内工作。还有就是要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煤气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爆炸性混合气体、高温或火源、密闭性容器(或相对密闭空间),三者缺一都不会产生爆炸。
总而言之,煤气生产和使用虽然容易发生恶性安全事故,但只要我们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正确认识和利用煤气特性及事故规律性,采取有针对的措施,煤气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参考文献:
[1]王旭.试论煤气管道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