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民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全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水利水电工程能够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此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要与时俱进得以相应的提高,确保整个工程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内容做出概述,之后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风险进而讨论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应用技术以求明确指出基础施工技术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的分析,以期促进基础施工技术的可持续进步,从而使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更加完善。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风险分析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内容概述
1.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以实际环境为基础。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地基大部分都是软土地基,即稳定性不足、土壤空隙大、土壤负荷能力不足等,这就使得施工的难度上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与稳定性,会发生土层的坍落与沉降等问题。因此完成好基础部分能够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其中基础处理目标包括,合理处理工程中基础沉降、严格把控基础防渗程序、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利用寿命,以此来夯实水利水电工程整体的结构稳定。
1.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特点
基础处理施工环境能够奠定整个工程顺利进行,也是最基本的施工技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程序复杂、环境恶劣,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在保证安全监测信息高效采集的情况下,又能极大程度上减小对施工的干扰。[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定首先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做好技术上的实际,并且做好相关技术实际应用,提前构建基础结构,以实际的地质地貌为前提计划相关措施从而提高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5-6}
1.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修建的指导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国家工程,其施工意义是为了服务大众,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保障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顺利运行的稳定基础,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制约因素。[4]良好的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有效促进我国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风险分析
在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条件及价值取向等差异情况下,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整个过程的风险评估,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风险进行评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1基础地基的稳定分析
1990年后,环境风险评价被纳入我国重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逐步普及并开展运用。[6]水利水电施工场合多数应用于自然环境下,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外界的许多客观因素都会影响相关工程施工。而基础地基的稳定性则是其中综合影响最大的的一项因素,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一风险因素的预先评估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如果基础地基不稳定,那么其抗滑指数就会下降,因而整个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于使用寿命也将大大降低。
2.2基础沉降考虑研究
基础沉降在水利水电工程风险预测中也是同样重要的环节,应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因而需要对不同的土壤、地质进行相应的分析,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综合分析预测水利水电施工基础中可能出现的沉降现象,沉降的幅度会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以实际为出发点,施工前科学地合理计划施工方案,选择适合工程的施工方案。
2.3基础地基渗漏分析预测
水电水利工程在保障地基的稳定性与控制基础沉降的风险后,还需要考虑基础地基渗漏问题。由于地基渗漏形成的原因主要因为地基之间的空隙问题,因此也就需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定时对地基渗漏情况进行排查与勘探,从而为实现整个工程的安全进行,最大化地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3.1锚固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水电水工程的施工点一般建立在地形复杂、人烟稀少之处,由于施工难度的加大锚固技术的应用也相应的产生。这种技术的强大优越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程量与开支。这就要把握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在土料使用防渗性能的涂料做好工程基础防渗,建造对应的防渗墙。在软土地基的处理可以利用排水固结法与换土法,解决软粘土地基沉降并且保持软土地基稳定。
3.2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包含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的施工中也有不同的应用。预应力管桩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进步与时俱进。管桩沉降常会使用震动法、射水法与静压法等技术手段,预应力管桩则是静压法和锤击法更为常用。恰当的使用预应力管桩技术,可以保障施工质量和整体工作效率。这也需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案技术运用相关技术,并保证在管桩使用完成后检查整体管桩质量,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
3.3 水泥土的应用
水泥土的应用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水泥土能够加固地基使工程稳定,合理调配水泥土可以保证工程的建筑稳定,水泥土的整体质量和施工地土壤的质量、密度以及水泥掺和量都包含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水泥土搅拌时提前分析这三个主要的关键性思考问题,进而在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水泥土质量和整体施工水平的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建成与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上升与发展。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周期长、规模大等特点,也需要在施工前对整体运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与调查,严格把控工程的质量,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规范与标准进行施工。基础施工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施工建成建立的基础保障,因此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运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我国目前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有待发展,因此需要专业人员的努力与研究,充分把握对于基础处理施工认识,积极实践,进而促进我国水电水利工程的进步发展,为国家的进一步提升建立坚实基础和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一鸣.中国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2]袁博.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黄海涛.水电开发中的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4]杜成波.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4.
[5]吴斌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控制学[D].天津大学,2013.
[6]李芬花.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