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王菊香
[导读] 阅读教学需要选择与学生产生心灵感应的部分,唤醒心灵共鸣,也就是给学生一个读的理由。以小组引领延续情感,以有效阅读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之后,要跳出传统教学题海战术的误区,应将阅读热情延伸到其它方面,有效迁移,实现阅读成长。

王菊香   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730050
【摘要】阅读教学需要选择与学生产生心灵感应的部分,唤醒心灵共鸣,也就是给学生一个读的理由。以小组引领延续情感,以有效阅读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之后,要跳出传统教学题海战术的误区,应将阅读热情延伸到其它方面,有效迁移,实现阅读成长。
【关键词】唤醒;引领;发展;延伸;迁移;成长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208-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动态教学环境下,老师可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过程与进度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形成有效的阅读样态。
        在阅读活动中,要注意三个阶段的任务:唤醒情感记忆,蓄积阅读能量 ;引领情思发展,着力阅读玩味;推进读写贯通,实现成长阅读。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初读:唤醒情感记忆,蓄积阅读能量
        读《社戏》,先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接受它,进而产生阅读欲望。而学生对文本的初读情绪往往是茫然的、被动的,即使随着教学推进,有可能逐渐产生兴趣,但效率不高。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需要选择与学生产生心灵感应的部分,唤醒心灵共鸣,也就是给学生一个读的理由。所以,我尝试从学生经历与体验的层面唤醒其情感记忆。
        师:题目是《社戏》,那就直接从“船头看戏”入手,看看我和小伙伴们看了什么戏?
        学生速读,最终发现:
        生1:我和小伙伴们看到了“黑的长胡子背上……人正打仗”;
        生2:看到了“走出一个小旦……唱”;
        ……
        生5: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的蛇精,其次是套了……跳老虎”。因此,那夜的戏其实并“不好看”。
        师:戏 “不好看”,为什么作者以它为题呢?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重点再读,以便为课堂研读交流蓄积能量。然后要求学生合作进行整体阅读,了解文章内容和思路;侧重文中深刻的语句和重点段落,并作批注。
        二、研读:引领情思发展,着力阅读玩味
        阅读教学,关键是主体研读,它既不能走串讲老路,也不能任学生自由发言显得表面热闹,而要切实做好“美点玩味”,以此引领情思发展。
        我的做法是:
        1.以小组引领延续情感。即通过小组的有效活动带动个人阅读,策动全程参与。
        师:请抓住关于双喜的语言描写,赏析这个人物(为了让赏析与解读更富有针对性,我提示:双喜说话的地方可直接品味,没说话的地方可转换成“双喜说”的形式,还原语境进行分析)。
        分析的结果:
        生6:“……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吗?’”这句话之后的“?”表明双喜在积极的分析困难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是其聪明机智的体现。



        生7:“双喜又看出……‘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识水性的!’”这句分层表达了4个意思,且层层相扣:
        (1)“我写包票”,即体现了双喜的自信,给大人一颗定心丸,又是出于自己的责任心;
        (2)“船又大”,自然平稳安全,这打消了两位大人的顾虑;
        (3)“迅哥儿……”,人听话,自然不会发生危险;
        (4)“我们都识水性”,言外之意即使发生危险,肯定会化险为夷。双喜的话,实际给两位大人提交了“安全预案”,设计精细,内容详实。据此,可以看出双喜是一个做事周全认真的孩子。
        此举充分调动了多数学生参与阅读,小组合作竞争激活了引领他人,充分激发并延续学生持续、深入阅读的热情,有效推进阅读教学向深处发展。
        2.以有效阅读发展思维。读文章不仅要逐层解读,还要运用并巩固有效的阅读方法,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特别是理性思维。阅读教学不但要读懂文本,还要教给方法,让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同时掌握有效的方法,收获实实在在的阅读能力。
        师:这些美景是通过谁的眼睛观察到的?融入了什么样的情怀?透露了怎样的情感?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从“我”的视角观察:是 “我”经历了一波三折后心灵的放飞,是“我”终于可以看社戏时快乐的释放,是“我”看戏心情急切的体现。正因如此快活的心情,才有了“我”眼中如此美丽的景色!进一步说,“我”就是作者的代言人,“我”看到、闻到、感受到的,都打上了鲁迅的烙印。这何尝不是鲁迅对美好纯真童年的回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月下归航”篇幅不长,但是“像一条……蹿”的精彩比喻和“老渔夫”喝彩的侧面烘托值得品味。颇具情味的“偷豆”,阿发竟然让偷自家的。第二天下午的风波——六一公公的先埋怨、后感激,一个纯朴的乡民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我们一同感受了结尾。因为那夜的“好豆”,那夜的“好戏”承载了太多的童年回忆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三、移读:推进读写贯通,实现成长阅读
        阅读教学更多的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之后,要跳出传统教学题海战术的误区。应将学生的阅读热情延伸到其它方面,让阅读有效迁移,实现阅读素养的成长。
        课毕,我做了项迁移设计:学生以诗歌改写文章。同学们兴致勃勃,经过几番争论修改,写出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摘录如下:
        在我的乐土上/有一只白篷船/每年在有月的晚上/悄悄地驶出/去赵庄‘看戏’。
        我听见/那婉转悠扬的笛声/混着朦胧的月色/让我的心/迷失在这个夜晚。
        我看见双喜/站在船头/拍着胸脯说:“都回来了!哪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我又看见阿发/站在自家的田里/大声的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的多呢。”
        ……
        今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叫平桥村的地方/因为那是我的乐土/我的乐园。
        杜威说:“如果教育是生长,就要使个人更适合于应付后来的要求。”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就是要迁移,让学生爱读、会读。阅读教学就是以学生心灵成长为目标进行全程优化,体现生本理念,有效提升效益。只有长期坚持,其自主阅读的能力才会渐进提高,习惯也会逐步养成,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品质,更是我们的无量功德。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世界》《趣味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