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延续—— 以长沙铜官窑概念方案为例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汪思楠
[导读]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摘要: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善工作,讲解了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沙铜官窑改造项目,挖掘长沙铜官窑地区历史特征和人文特征,确定长沙铜官窑的规划定位,明确项目的规划结构,保护和延续区域原有的肌理、布局和风貌,融入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历史特性、业态风貌等,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延续与改善的关系,让我们的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让建筑本身在历史中沉淀、在文化中延续、在时代中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长沙铜官窑;文化保护;历史沉淀
        1、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难点
        历史街区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时代,具有历史价值,历史街区的保护关乎大众,里面的工作牵扯太多,改善工作任重道远。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中,很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历史街区保护只注重表面改善、翻新,没有确实的考虑当地文脉,传承地域特色和文化精髓,以偏概全从而疏忽了文化的整体保护;
        (2)、历史街区破坏了原有的和谐肌理,没有适应原先的街区风貌,影响区域的一致性,街区原有的业态特性遭到破坏,形成了一个有壳无实得、没有特色的新建街区;
        (3)、历史街区保护和原有的非遗文化发生冲突,片面的拆空腾出,缺少邻里感,变成一个缺乏温度和内涵的历史街区。
        2、项目概况
        铜官窑遗址位于长沙望城铜官镇,与河滨及山丘兹连,依托自然环境而生,目前其占地范围为30万㎡,可分为三区:铜官镇区,古城区,和石渚区。
        遗址区域范围的文化内涵较为多元,其中重点的保护区域面积为400亩,是我国重点文物的保护机构,能够对陶瓷工艺、地方文化及外部交流提供更多珍贵的实物资源。在湖南省,该遗址具有的申报文化遗产的潜力较大,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为了充分提高遗址的服务职能,长沙市望城区决定在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及周边建设一些服务性配套项目。
        本项目规划用地约238公顷(约3573亩),建筑用地130.2公顷(约1953亩),是集合人文、餐饮、艺术等多项特色化项目的旅游景点,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的作用。


图2:铜官窑遗址现状
        3、对特色文化-湘湖文化的研究
        3.1、湘湖文化的特质
        湘湖文化具有较为明显而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中“湖”指的是洞庭湖,“湘”便指的是湘江,二者为湖南省具有地标性质的自然景观,因此该地域也相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文化内容,形成了地方珍贵的文化遗产。
        3.2、书院是湖湘文化的源头
        书院本身结合了教学、科研、刻书等多项功能的文化传播渠道,能够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湖南的书院教学一般鼓励自由研究学术,教学相长,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贯彻自学和讲习相结合。对培养湖湘人才,活跃湖南学术起到良好作用。
        3.3、别具一格的湖湘建筑是湖湘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湖湘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领域占有较为独特的地位,湖南省内的建筑在总体的艺术造型及工艺等方面,也在建筑行业中显现出更具有独特风韵的特质。其中祠庙建筑便是对楚文化的绝佳体现,总体建筑气质浪漫而神秘,屈子祠庙的正面为马头墙式门坊,提升了祠庙的整体性特征。内部天井形成不同的院落,与湖南地区的民居形式相仿,是民居祠庙的典型建筑案例。湖南省借助地理位置及历史的独特性,在长时间的积淀下形成了更为特殊的意蕴。岳阳楼也是体现历史文化的绝好建筑。此外湖南省的园林建筑还有芙蓉楼等,均能够体现出地方特色化的历史文化特征。湖南省内的园林景观集中体现出该地区历史文化的深厚意蕴,书院则能够更为集中地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的核心,在展现历史文化恢弘风貌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别样的情趣。
        3.3、湖湘建筑特色
        湖南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源于地方的人文、地理等方面因素,因此其建筑在形式与功能等方面也明显与北方的建筑风格不同,整体更为通透。但与江南的建筑风格相比,又显得更为朴实无华,线条大气粗犷,别具风格。
        院落的类型也具有别样的特征。湘中及湘南地区大宅院,将正屋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呈对称形式,各个厢房和杂屋均衡布局,内部还有若干个小庭院,共同形成规模庞大的院落。对于方向的格局也有一定的讲究,中间为尊,其次为东、西向,最后是后向。整体建筑依照严格的方向与结构布局构建,体现出我国较为严格的文化规则。
        造型处理:此类建筑会在大门、山墙、檐口及装饰上特殊处理,富有浓郁的当地气息。
        封火山墙(马头墙):湘西地区的马头墙大多做得比较轻巧,一般是三跌,也有一跌、二跌、四跌、五跌的情况,跌数的多少及每跌的高度,由屋面坡度的陡度及长度来决定。封火山墙的形式随屋面大小而定,进深浅、屋面小时一般采用一字式普通硬山形式;稍大的则采用品字式、猫弓背式、弯弓式等。
        3.4、佛道与湖湘文化
        湖南在禅宗方面也较为发达,该地区的僧人不仅在佛教领域的地位较高,同时还在绘画、文学及书法等领域均发挥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的代表人物为仲仁等。湖南地区具有较多的道教宫观,其中以衡山最为典型,真君观、黄庭观等均处于衡山区域。此外湖湘文化也有效传承了兼容并蓄的理念,强调多种文化的融合,其中南岳大庙便将儒释道共融,是融合文化的典型体现。
        3.5、多样的工艺民俗文化
        独具特色的湖湘工艺、百花齐放的湖湘戏曲,以及饮食、民俗、方言、地域文化特色及刻书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体现出湖南的特色化民俗,尤其在陶瓷领域,创造出多彩陶瓷工艺,其使用的铜红釉和釉下彩等工艺技术,对当时的“南青北白”格局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此外将诗歌、谚语等文化形式也巧妙融入到陶瓷的制作中,不仅在陶瓷装饰方面独具一格,还有效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风韵,形成了陶瓷行业发展不朽的标识。
        4、长沙铜官窑设计原则、目标

图3:规划设计效果图
        4.1、设计原则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挖掘长沙铜官窑地区历史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同时,要保护和延续区域原有的肌理、布局和风貌,融入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历史及业态特征等,科学平衡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相应的空间有效融合。在规划设计时,遵循着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真实还原历史、体现完整风貌原则;
        (2)、调动大众参与性、生活延续性原则;
        (3)、创造可循环规划、可持续发展原则。
        4.2、设计目的与意义
        (1)、要浓缩湖湘人文特色,使整个街区体现与弘扬湖湘人文的精神。
        (2)、将铜官窑构建成集老街、陶瓷文化交流、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同时具有多项文化与休闲服务职能。
        (3)、形成中心湖,以水系作为中心湖与湘江的连接纽带,充分展现湖湘文化的丰富意蕴。
        (4)、以历史为背景,运用河、广场等结构形成老街的基本局部,最大限度还原湖南老街的风貌。
        (5)、深入挖掘湖湘文化,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将窑文化和陶瓷元素更完美的体现到新的街区中去。
        总之,项目自身对铜官窑遗址公园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陶瓷文化、参观遗址公园、继承陶瓷文化、保护铜官遗址、传承民族文化。项目建设的配套设施对铜官窑遗址公园的意义在于致力打造响彻全球的文化旅游度假区,让人在领略古人技艺的同时得到休闲娱乐。
        该项目能够与铜官窑共同带领古镇实现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最终体现特色化的历史元素,大力发展陶瓷及文化产业,不断挖掘铜官的历史厚重感,为经济及环境发展提供有益的助力,形成氛围更浓郁的特色化地方景点。
        5、规划结构与文化、业态落位
        空间布局结构简要概括为:“一带、一核心”。
一带指的是铜官窑到铜官古镇及航电枢纽的廊道。
        一核心指铜官窑公园,将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同时也是景观布局的核心区域。
        规划主要可分为三个层面,核心区域、公园及周边区域。其中核心区域占地面积可依据国家的统一规划制定,约为0.68k㎡,公园范围可南北方向直通彩陶园,西以宝塔洲为界,东到石渚山路,总占地面积约为2.24 k㎡。周边地区以太丰村与彩陶源村边界、湘江综合枢纽、铜官古镇及湘江形成合围区域,其中有洪家洲、太丰村及石渚湖村的部分区域。项目规划以铜官古镇及湘江综合枢纽为设计背景,综合研究相关的内在功能联系和建设的总体结构形式。

        图4:整体规划结构布局
        该规划的目标是能够最大限度展现和发挥铜官窑的文化资源,协同周边的村落共同发展,将铜官窑公园的建设与周边一同建造成具有旅游特色及文化优势的景点群落,而其他的建设项目又能为铜官窑公园提供辅助性的服务,从而便于传承与彰显铜官窑的特色文化,加深游客对铜官窑的认识,带动周边地区的均衡发展。
        6、结束语
铜官窑是长沙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性的展示了长沙的历史文化特质。铜官窑项目充分依照保护性原则,将历史建筑融合到项目设计之中,融合当地文化元素、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了历史街区文化整体保护。项目将传统文化与新规划建筑完美融合、以“具有传统文化的新生活”为定位,把铜官窑打造成为长沙“有历史、有文蕴、有活力”的特色的古镇,成为长沙乃至全国的重要的文化标志,促进并提高历史街区的活力,实现让“中国梦”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梦”。

参考文献:
[1] 张健,城市建设中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C],建筑与文化2008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8年11月1日
[2] 阮仪三,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 2000 (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