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王光鑫
[导读] 在建筑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实施预算定额编制工作,通过预算定额能够准确确定单项工程或者结构构件合理的单价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实施预算定额编制工作,通过预算定额能够准确确定单项工程或者结构构件合理的单价。预算定额是决定施工企业经济收益的重要措施,主要表现在:运用预算定额可以在清晰了解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人力后制定出合理化的建设投入成本标准,为施工管理提供管理方向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后尽可能防止施工中产生浪费问题,保证成本投入得到合理化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施工企业承接建筑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获取经济收益,而要保证经济收益需要对成本投入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还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尽可能降低施工中存在的浪费问题。要控制成本投入及实施有效的管理需要在建设之前通过预算定额编制办法计算出施工中所需投入的各项成本,并形成详单为管理工作提供管理依据,进而达到成本合理化控制及保证管理效果的目的。
        1 工程预算定额概述
        1.1 概念阐述
        工程预算定额是指在了解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材料、设备、人工等使用量后制定出各项施工环节的成本投入标准。在计算建筑工程造价时要以预算定额为基础,保证各项环节建设所需要投入的成本都在预算定额制定的标准之内。
        1.2 作用分析
        施工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目的是获取经济收益,需要对建设工程之前对工程总体造价进行核算,并以核算结果为基准管理各项施工环节的成本投入。因此,预算定额编制是有效控制成本投入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各环节建设投入成本在预算定额制定的标准内,需要在编制施工图纸时要根据预算定额标准选择既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又能满足预算定额制定的建设成本要求。
        2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方法
        经过总结预算定额编制方法后,包括以下编制方法:第一,现场观察测定法。此法主要观察的对象是工时消耗,利用密集抽样技术与精放抽样技术等研究工时,确定出人工与机械的消耗水平。第二,经验统计法。此法主要利用的是抽样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项目成本降低情况获取出平均值。第三,定额换算法。此法根据工程预算程序对工程建设进行造价计算并得到相应的成本投入。第四,理论计算法。利用理论公式计算出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净用量、机械与材料消耗等。
        3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存在的问题
        3.1 预算管理体制未与时俱进并缺乏全过程综合管理
        分析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应用的预算管理体制可知未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具有体制落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项目施工建设、设计环节、监理工作各自为政,并以自身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工作,缺乏统一监管组织对三者行为进行规范化约束,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成本管理目标,造成项目建设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进而未达到合理化控制成本投入的目的。
        3.2 预算编制方法落后导致计算产生偏差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缺乏高效快捷的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得到工程建设所需的成本定额信息,当地造价管理部门针对此问题采取了定期发布调整系数的方式进行弥补。由于预算定额编制方式缺乏弹性,在预算时是以定额作为预算依据,而定额单价具有更新速度慢的特点不能实施实时换算的过程,导致滞后的统计数据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工程建设所需的真实投入成本,造成工程量计算产生较大偏差进而影响预算编制效果。
        3.3 设计阶段存在预算管理漏洞
        在控制建筑工程建设成本投入时需要先对设计阶段进行控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经常会因个人因素而引入高价的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而未充分考虑成本问题,如果将设计方案应用于建设中会产生较大的造价。因此,需要施工企业重视设计成本的管控。而在实际中,施工企业未高度重视设计环节的成本问题,并且设计单位管理中未设立激励措施导致设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不能精心设计并做好限额设计,也未对设计方案采取改进与优选的措施。


        4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内容及依据与遵循的原则
        4.1 预算定额编制内容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的内容具体如下:创建编制方案;对编制方案进行总体说明;制定出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创建定额划项;制定出合理化的定额水平,包括人工定额、材料定额、机械消耗水平定额、管理成本制定等;针对制定的定额水平进行测算,保证定额水平合理性,还要整理、归类、编写编制基础资料。
        4.2 定额编制的依据与遵循的原则
        在编制预算定额时需要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下发的价格政策、当下工程施工与验收的规范标准、施工技术操作标准、国家颁布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国家编制的建筑工程设计标准、编制的施工图纸内容、施工企业实际含有的技术与管理水平、现场勘察实际数据、建筑工程结构建设难易度、采用的先进技术与材料等。在编制定额时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遵循定额水平平均先进性的原则。施工企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含有的大部分施工队伍通过积极努力的过程保证施工水平及超越以往施工水平。其次,遵循定额分项适用性的原则。在实施分项措施时应针对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及常用项目进行详尽的分项,而对于次要及不常用的项目应实施综合定额的措施便于定额管理,而在综合时应达到适用性的要求。最后,遵循编制独立化原则。在编制预算额定时应结合企业实际、政府价格政策、建筑产业导向进行定额编制,并且还要以盈利为编制目标,通过独立自主编制的过程保证编制效果达到合理化要求。
        5 解决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5.1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实现全过程综合管理
        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是保证工程建设各环节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应改善以往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创建出先进的预算管理体制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能够对施工建设、设计环节、监理过程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通过预算管理体制制定出统一化的成本管理目标,根据统一成本管理目标制定出施工建设、设计环节、监理过程三个环节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而保证三个环节的工作目标与统一成本管理目标相一致,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
        5.2 成本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创建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造价管理部门应引入信息技术创建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并将预算定额编制的标准及时输入至管理信息系统内,能够为企业成本预算中及时获取预算定额编制的数据信息,并根据定额编制数据信息计算出每个环节的成本投入成本,实现获取工程建设所需的真实投入成本目标。
        5.3 施工企业应重视设计成本控制及设计单位应创建激励制度
        设计阶段设计的建筑工程建设方案决定着每个环节的成本投入高低,施工企业应重视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从源头处实现成本的优质控制进而达到整体工程建设成本合理化控制的目标。施工企业在获取设计方案后应根据现场实际勘察数据考察设计方案中是否存在增加成本投入的环节,如果发现某环节存在此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沟通直至获取最合理化的成本投入设计方案。另外,设计单位的形象依靠的是设计方案的效果,应在管理中加入激励措施,以成本控制效果为依据奖励相应设计人员,进而达到提高设计人员设计积极性、提高限额设计效果的目的,在良好树立设计单位形象的同时满足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编制效果,应积极挖掘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质的改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保证工程预算定额编制质量并促进定额编制良好的发展。另外,预算定额编制方法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会诞生出更多先进的编制方法,应及时引入于实际预算编制中促进编制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清清.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现状研究及造价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15):47.
        [2]闫玉红.浅议我国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1,(10):109-111.
        [3]李永定.论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单价的确定[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8):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