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吴敏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在规划设计方面,需求更为多元化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现阶段,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希望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合到建筑的设计中去,不仅展示了新颖的设计理念,同时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建筑规划;传统文化;应用
        当前,建筑的实用性不再是人们的唯一追求了,建筑设计的艺术审美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悠久的历史瑰宝,将传统文化加入到建筑的设计中,对于建筑设计行业向着多元化风格转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设规划设计的从业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加强对其的研究,从而挖掘出更多的文化与审美价值,有效地应用到建筑规划设计中去。
        1 传统文化的应用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建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建筑实用性、艺术性与文化性的融合,整体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具体来看,传统文化的应用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建筑设计要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中国古代的建筑物中体现了丰富的文化礼仪、礼制观念等,比如古代宫殿、皇帝陵墓、古城古镇等,都可以看出有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特点。这些建筑物的风格特色多变,有庄严宏伟的,也有精致秀美的,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在这些建筑物恢弘的外表下,是古代设计师的高超的建筑技巧与精妙的设计构思。
        其二,要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高的文化包容性,吸纳了来自各个派别、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与观念,但其本质还是人本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伴随着中国哲学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也得到了逐步的延伸,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加入人文主义精神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其三,综合考虑传统文化的应用。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避免没有基于建筑规划的实际情况,直接照搬模式,导致建筑出现实用性过低的问题。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融入的适用性,寻找到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从而整体提升建筑的实用性与设计美感。
        2 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2.1. 创新建筑规划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个重大的雷区就是设计方案的雷同。因此,设计人员要有自身的设计思考,要体现建筑设计的创新性。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开发出多元的设计特色,充分展现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因此,设计人员要正视传统文化的价值,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点,找到独特的设计灵感,然后基于建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的建筑规划设计。近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如“人法自然”等就积极地进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倡导要与自然共处,实现两者的双赢。这种理念也可以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使用更为环保的建筑材料,促进环境的保护与建筑质量的提升。在世博会的中国馆,我们就可以看见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大量“中国红”的运用,表现了吉祥如意等美好祝福。此外,从设计结构来看,中国馆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经典设计“斗拱设计”让中国馆表现出了类似冠冕的高超视觉效果,也体现了“东方之冠”的设计理念。
        2.2 体现传统文化符号
        在进行传统文化融合的时候,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中国经典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规划中,加入有着特殊含义的抽象文化符号,既可以拓展建筑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艺术性与审美水平,促进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不难发现,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以及文化中,有着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符号,广泛应用在了各个领域,比如书法、绘画等元素,也在传统建筑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提升了古建筑的文化表现力。

在进行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对于建筑的审美价值的提升,还要强调符号的具体内涵,避免出现误用的情况,影响建筑的文化底蕴,要弘扬积极的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与发展。
        2.3 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的表现载体上,多是以概念或者具体的符号来表达,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上,最重要的是其丰富内涵与精神内核。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解读,充分理解其意,进行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比如,在运用“太极”这个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候,设计人员就要理解太极的美学构图思想,以及色彩运用的高超技巧,此外还要加强对“阴阳调和”思想的理解,可以从各种古代书籍中寻求对太极思想的深入解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人员才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完美融合,将传统文化的符号与空间、光影等进行巧妙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体现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性,也有效地促进了传统文化内涵的运用。
        2.4 表现地方文化特色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民族也众多,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去进行建筑的设计,加强建筑与居民的情感联系。比如,在东北地区,有着一个重要的文化“萨满文化”,就可以将其灵活运用到规划设计中去。在建筑物内部装饰中,体现虎神、鹿神等文化特征,提升装饰的艺术性,表现独特的萨满文化。通过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入,有效地加强了建筑物的地域情感表达,加强了文化张力,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弘扬。同样,在川渝地区,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也应当注重“巴蜀文化”的融入,运用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来表现川渝地区的独特魅力,提高建筑的文化表现力与情感表达。
        2.5 展示建筑审美价值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也是设计师自身的审美价值的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设计师的成长过程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影响着其审美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比如,在我国的文化中,龙的文化表达是吉祥与崇高,与西方邪恶贪婪的代表正好相反。因此,在中国的建筑中很多都会融入“龙”这一元素,祈求生活吉祥如意。像这样的文化表达还有很多,但是在进行传统文化表达的时候,应当注重手法的运用,不宜过于具象,要对传统文化的符号进行高度的提炼,表现其精神内涵,从而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审美价值根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人们的文化认同。不管是风水还是建筑结构布局等,都可以体现人们的文化体现,表现自身的审美。因此,当地文化的融入对于建筑设计水平的评判有着重要影响,科学合理地进行当地文化的融入,可以实现人民对建筑设计的高度认同,同时也加强了建筑与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
        3 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本质与思想体系。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弘扬,同时也可以设计出更多有着高度创新性的建筑设计方案,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因此,建筑设计企业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从而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德军.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居舍,2020(10):97.
        [2]陆衍安,张俪龄,吴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3):238.
        [3]王桂博.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97-98.
        [4]杨昌友.建筑设计与规划中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9):114-115.
        [5]张一宏.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与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6):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