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新型的造价管理模式,近年来不断被提出。对项目实行全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发挥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专业优势,发挥其系统性、连续性的优点,坚持以投资控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理念,从而不断提升项目价值。本文结合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各阶段控制策略。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控制;重要意义;控制策略
引言
我国的造价管理长年来主要集中在研究建设项目的某一个阶段,以实施阶段为主,而忽略了建设项目其他阶段的影响,导致造价管理的研究存在片面性、相互无关联性。开展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可以从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分析造价,研究各阶段影响建设成本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单个阶段对前后阶段的相互影响,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将各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解决传统造价管理业务中各阶段工作被分割、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还可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提升项目的价值。
1、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定义
全过程造价管理是指为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对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承发包、施工、调试、竣工、投产、决算、后评估等的整个过程,围绕工程造价所进行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具体可以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过程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
2、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2.1从源头控制造价
造价控制的过程是多层次的,多阶段的,整个过程由粗及细、由浅入深的逐步分解和逐步控制的过程。研究表明,在建设项目的不同的阶段,造价控制的效果是不同的:投资决策阶段为75~90%,设计阶段为35~75%,施工阶段为5~35%,竣工阶段为0~5%。前一个阶段控制后一个阶段,后一个阶段影响前一个阶段。由此可见,项目建设初期,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和项目设计阶段为控制造价的关键阶段。全过程造价管理可以将造价管理控制提前到项目初期,从而更有效控制造价。
2.2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率
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是从前期决策到后期投入运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形成大量的造价资料。传统造价业务中各板块工作被分割,各方信息交流不畅。实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各阶段各部门工作协调问题,人员交流、信息传递能更畅通,工作能够更好地协同配合。
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
3.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时建设全过程的起始阶段,对全过程造价起着宏观控制作用。决策阶段关系到项目标准的确定、项目的选址、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等等。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项目投资决策时投资行动的准则。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程度最高。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会形成投资估算,在项目建设的后续阶段会形成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各造价形成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关系。投资估算额作为设计任务书下达的投资限额,一经批准,就成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能随意突破。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计算投资估算,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造价。
3.2规划设计阶段
设计结果决定了工程造价的35~75%,因此设计管理(虽然整个设计费用仅占总成本的2%)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阶段。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可以选择设计招标的方式,采取多单位、多轮次招标,以争取最佳的性价比。在设计过程中,合约部及项目部应积极配合参与结构选型设计、基础设计等的评估,参与材料、设备的经济性评价,尽可能为设计提供全面客观的经济性建议。另一方面,设计部门自身应以项目定位为原则,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限额设计,注重进行设计成果性价比分析,着重抓好事前的设计修改、多选样、多分析、避免完工后的返工及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3.3招标采购阶段
在工程分包和材料采购过程中,坚持“三家会审、货比三家,最低价中标”的原则。各分包工程均编制标底,作为报价评议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分包商管理工作,完善投标单位的资格预审、考核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广泛吸收种类承包商,以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加强对投标单位的议标制度。一方面,通过议标,解决了招标过程中存在的图纸、技术、工期节点设置等各类含糊不清的问题,避免了将这些问题、矛盾带入合同中而可能导致的后期现场施工纠纷、价款争议事项;另一方面利用承包商的竞争心态实现报价让利,成本得以控制。
3.4过程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实施阶段,最容易发生工程变更与签证,需要严格做好造价控制工作。此阶段要做好以下工作:(1)完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程序与制度。对于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应该建立完善的现场签证手续。承包人应发包人要求完成合同以外的零星项目、非承包人责任事件等工作的,发包人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承包人发出指令,提供所需的相关资料。承包人在收到指令后,应及时向发包人提出现场签证。严格按照签证流程:承包人提交现场签证表→监理工程师复核→造价工程师复核→发包人审核。同时,造价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合同的规定,对隐蔽工程进行审核,并做好现场计量工作。业主可以从合同上约束设计变更,适当地将设计变更一部分风险通过合同约束转给分包。或者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将设计的工作全部划分给总承包商。业主不承担设计变更风险,只承担施工范围外工程变更。工程变更指令发出后,承包人也应当抓紧落实,如果承包人不能全面落实,扩大的损失应当由承包人承担。(2)各方相互配合、通力合作。设计部、合约部、项目部人员要经常交流,总包、业主、分包也应该积极交流与配合,及时发现工程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方面的出现的问题,积极协商与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挥主观能动性。(3)规范材料样板、工料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材料用料规范,定额领料,规范重要施工部位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合约履行纠纷和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与降低工程成本。
3.5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是工程完工并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发承包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对所完成的项目进行合同价款的计算、确认和调整。在这个阶段中,最容易发生“扯皮”。所以,要注意前期资料的收集,核实签证资料、索赔资料,清点已完工程部位和工程量,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投标资料、工程合同、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时编制竣工结算文件并提交。审查人员需要对资料进行全面掌握,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升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效率,从而保证造价工作能够稳步进行,造价相关的工作也能够有效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地控制造价,就要从原来单一的仅仅对项目实施阶段的控制转移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各个阶段上,研究各阶段影响建设成本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单个阶段对前后阶段的相互影响,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将各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和控制新模式,对各阶段采取针对性的造价管理和控制对策,才能有效地控制造价,才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冬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有效运用分析[J].纳税,2019,13(11):183,185.
[2]柏华林.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3):36.
[3]沈新.探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要点[J].科技风,2018(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