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探讨 赵军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赵军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农村村镇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国家在村镇建设中,已投入大量的财力及给予政策倾斜,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通江县朱元乡村镇建设助理员  636768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农村村镇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国家在村镇建设中,已投入大量的财力及给予政策倾斜,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村镇建设规划在指导思想、具体操作方法上,尚存在不适应农村发展的情况;建设规划形式和基层治理体系之间不匹配情况时有发生,阻碍了村镇建设规划步伐。本文从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探索如何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村镇建设;规划;管理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7》显示:到2017年年底,我国建制镇共18100个,其中:镇乡村三级户籍总人口占到全国人口67.7%。数据表明村镇作为我国人口数量和规模最庞大的一个群体,在我国建设规划中仍是最为重要的单元。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客观合理性,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程度与进度。
        1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1.1村镇建设规划的定义
        狭义来讲,村镇建设规划即指农村乡镇地方政府,以发展乡镇经济为目的,结合社会发展和地方实际做出的,对地方建设的规划部署。
        1.2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现实意义
        我国部分农村村镇发展目前仍然存在管理无序状态:土地利用率低、良田耕地无故被占用、大量村内土地荒废、闲置等情况时有发生。在人多地稀的农耕现实情况下,如何切实的做好土地规划与使用,合理规划和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是农村村镇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大批农民返乡潮已逐渐形成主流,城市已不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提供场所,如何在村镇有效的土地面积里搞好农村经济建设,容留农民,吸引农民生产与发展经济,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则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村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担负着农村现代化革新发展的重任。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必须从村镇建设开始。村镇建设规划,囊括了经济、规划、环境、社会学及美学范畴,将村镇的人、财、物、资源、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并加以配置。村镇建设合理规划,是指导村镇建设、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村镇建设,必须坚持“先规划、再建设”的原则,实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方针。
        2村镇建设规划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部分村镇规划与客观情况背离,土地规划与利用规划脱节
        由于前期村镇规划的欠缺,目前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沿袭城市规划发展的编制思路,并受到地区行政性提议的影响,导致村镇规划在设计之初就容易导致与当地实际情况相脱节。
        2.2村镇建设规划缺乏严格的实地考察和现实总体把握,影响规划编制准确性
        (1)村镇在我国面积广大且地形地貌各异,实地考察需要耗时费力,导致在建设规划之初就缺乏严格的实地考察作为依据,凭借的往往都是经年的陈旧档案数据。伴随青壮年农民务农外出和当地经济发展等诸多观念影响,村镇变化日新月异。陈旧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根本无从谈起,这就导致规划从源头依据上就不能动态实时反映村镇实际情况。
        (2)村镇建设规划往往依据城镇规划而来,对农村实际情况缺乏总体把握和细节关注。操作拘泥于统一框架,缺乏灵活与时效特点。
        上述两方面原因都极大的影响了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的准确性。
        2.3主、客观监管因素受限,导致违规建设事件频出
        (1)相关法律法规缺失,违法违规成本偏低,导致违规建设事件频出
        目前我国对于城镇建设规划的法律法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一部法律依据,对应的规章制度更加陈旧。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村镇规划的具体形式及内容等实际问题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村镇规划管理部门缺乏对村镇建设行为管控的合理依据,致使地方违反规划建设行为没有足够力度的惩罚措施,违法违规成本偏低,导致违规建设事件频出。


        (2)村镇地域广阔,监管难度大,导致违规建设事件频出
        由于村镇地域面积广大,且村镇坐落分散不集中,导致规划部门编制的难度加大,同时规划部门往往还肩负其他职责,个别违规现象难免无暇顾及,导致违规事件频出。
        2.4规划管理欠缺前瞻性眼光
        村镇建设规划必须以全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考虑问题。许多村镇领导为了吸引资金项目,片面的夸大招商引资的优势,给予过多的土地支持,导致村镇房产规划的极度变异发展。这种行为,只考虑了短期的村镇建设进展,对村镇可持续长期发展毫无益处可言。
        3实施村镇建设规划应遵循的管理原则
        3.1因地制宜
        村镇建设规划应立足于当地,结合当地文化、种植、住宅、工业发展等现实情况,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发展。
        3.2以农民为规划主体
        村镇建设规划,从根本上说是解决农民阶层的经济发展规划问题。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与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始终站在当地农民的角度出发,依靠农民群众的发展自救解决农村问题。在短期效益与当地农民长期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选择农民利益优先。
        3.3尊重规划统一性
        对各地区的行政统一规划,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予以最大程度的尊重,做到统筹规划,合理编制与管理。
        4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措施探讨
        4.1健全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完善规划编制标准
        村镇建设规划,必须具备有针对性的配套村镇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其中包含:①村镇建设规划管理规定等制度保障;②设置省、市、县、乡垂直管理体系,作为村镇建设规划的专职管理机构;③出台村镇建设规划设计标准;④选拔和吸收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实扩大村镇建设规划实施管理队伍;⑤加大实地探测设备设施的投入。
        4.2建立县、镇、村三级规划体系,实现微观与宏观格局的有效衔接以农村三级行政管理体系格局构建三级规划体系,建立纵向多层次多维度的规划管理体系。以村级建设规划为例:村级规划为村镇建设规划的最小单位,其主要研究村内各种空间与用地布局,侧重于住房保障、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将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与个体利益进行有效结合。
        4.3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群众配合规划建设实施
        (1)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离不开当地农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持。要深入基层实际考察,不断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和完善建设规划。
        (2)在村镇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切忌一刀切,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予以区别处理。例如具有良好经济发展基础的村镇,要予以重点扶持;对邻近城区的村镇,要加大配套设施和基础建设,从功能定位上促进与城区的尽快衔接。同时,要确保村镇建设规划符合农村实际,保持农村应有的和当地居民需要的生产、生活与环境。
        4.4强化政府领导、各部门积极配合
        村镇建设规划涉及领域广泛而复杂,既要结合现实情况,又要侧重长远利益,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这就要求在其中必须强调各级政府的主导力量,明确相关各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在工作中做好衔接与配合。
        4.5以新技术设备与手段支持带动村镇规划与管理
        村镇建设规划区别于城镇密集型规划,必须不断提高规划的技术手段与方法,配备新技术装备以支持数据积累与更新。例如尽快建立农村地理信息动态平台,完善村镇基础实地信息,为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变更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再如投入遥感航拍飞行器,对偏远地区村镇建设行为进行动态监控,以缓解村镇建设规划方面的人员配置压力。
        5结语
        村镇建设规划在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土地的使用价值,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群众的短期与长期利益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必须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切实保护农民作为村镇建设规划享用者与农业经济贡献者的核心利益,同时遵循各地农业发展规律,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各地要建立健全村镇建设规划体系,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落实到责任人,在加强规划的同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注重农味保留,以灵活、务实、发展的眼光,探索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的新途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