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李颖
[导读] 摘要:时政新闻在大量新闻类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时政新闻具有极高的舆论导向效果,具有政治属性,因此在新闻的各种类型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昆明广播电视台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时政新闻在大量新闻类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时政新闻具有极高的舆论导向效果,具有政治属性,因此在新闻的各种类型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新媒体手段以及新媒体的传播途径有优点也有缺点,时政新闻在新媒体语境下无法适应新媒体手段和新的工作模式,因此导致时政新闻的发展处于被动状态中。要促进时政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就要积极找到相应的融合对策,促进新媒体语境下的时政新闻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时政新闻;新媒体;融合对策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新媒体也渗透在方方面面,成为了一种新型的、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传统媒体的地位也受到极大的挑战。在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是媒体行业中的典型代表,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方向,通过当前新媒体传播手段,针对传统媒体传播手段进行优化,促进传播途径的创新改革,开拓新的发展领域[1]。
        一、时政新闻信息传播的现状
        (一)时政新闻信息的界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信息产业联合下发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表示:时政新闻的信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其实施报道、评论,同时还包括对社会上突发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时事新闻是在时政新闻出现之前的名词,时政新闻相比时事新闻,时政新闻在内容的选择、确定主题、把握分析角度的方面具有一定的政治特点,内容不仅限于国家的政治内容,还包括其他各方明领域从政治角度分析和评价的内容[2]。
        (二)时政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政治大国,民众对政治有极大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合下,我国民众都会围绕这些时政信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政治信息的浓厚兴趣与我国文化模式密切相关,与之前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下的自我生存需要有一定联系。在新时代下,我国民众依然对政治信息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在新媒体试下中,随着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广泛应用,民众的这种政治兴趣表现的更加直接,因此在新时代下时政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构建专业、互动性强的交流平台。传统的时政新闻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信息共享理念上的发展比较落后。第一,“精英式”的传播语态缺乏亲和力。传统的媒体时政信息将信息宣传和舆论引导作为自身发挥的优势,正因为这样的定位,我国的时政信息传播一直无法贴近民众,从而导致信息传播呈现印象古板、传播语态“精英式”的状态,这种传播的状态会给民众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不具有针对民众的吸引力,也导致传播力降低。第二,传播内容权威,但是传播途径过于单一[3]。随着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发展,媒体内容究竟应该以内容为主,还是以形式为主,还是以技术为主或者以传播途径为主依然无法定论。传统媒体的状态下,专业媒体通过标准流水线以及核心资源来生产新闻,对核心内容有极强的控制能力。在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的发展,传播者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选择新闻传播的渠道。第三,信息分享功能较差导致民众受众群比较小。相比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的内容蛀牙偏向自上而下的传播,而不能与民众平行互动。相比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受众群比较小,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针对时政新闻,大多数群众都不会选择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获取信息,利用新媒体能够在接受信息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想法[4]。
        二、新时期下时政新闻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第四次会议上表示,要重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内容、传播途径、交流平台、管理等方面的融合,从而创新一些形式多样、手段积极、竞争力强的新媒体,也能促进实力强、影响力高、传播能力以及公信能力可靠的新媒体集团,促进我国创新一个融合发展的新媒体传播体系。
        (一)创新时政信息理念是促进融合的基础
        时政新闻是人民群众了解我国政治方面内容的主要手段,因此具有极大的受众群体,时政新闻对我国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和途径的不断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都能认识到新闻传播速度的重要性,从而利用一切实现高效的手段来进行新闻的播报。传统新闻在这方面具有极强的局限性,新闻观点也比较片面[5]。因此,时政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能够促进信息传播速度、保证传播的准确和效率。


        比如,在报道多部门联合新闻发布会时,可以精简各家发布报告中紧扣民生新闻的点,以碎片化新闻在“两微一端”发布,而不是以大篇幅“总结式”的文字来呈现。不仅如此,新闻工作人员还要积极探索受众群体的心理,选择能够调动其兴趣的新闻主题,吸引更多的观众。比如,对两会报道中《政府报告》的拆解,要站在受众的立场上来挑选合适的内容,从标题上就积极探索受众群体的心理。《10个关键词帮你把握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年轻人关心的16个问题有答案了》、《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今年这些重要工作值得关注》等都是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新媒体结合流行语来进行内容的表达,这些都是时政新闻创新理念构建的前提[6]。
        比如,在报道某地区发展情况时,可以不再针对官员的讲话来实施报道,通过H5的新媒体表达形式,当地发展情况利用图片、视频与文字结合的手段进行展示,淡化官员的讲话内容。不仅如此,新闻工作人员还要积极探索受众群体的心理,选择能够调动其兴趣的新闻主题,吸引更多的观众。
        (二)通过网络技术,促进全媒体的呈现
        新媒体语境下的时政新闻要提高其影响力,就要通过网络技术呈现更加全方位的媒体形式。《新闻联播》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栏目,要积极的探索呈现多样化手段,通过央视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号等方式来吸引公众的兴趣[7]。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模式比较单一,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时的发展,这一优势越来越突出。2018年起,我国两会的媒体都在积极优化内容的报道,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媒体以及AR等技术,相继推出了“AI主播”、5G“云访谈”、“全景看两会”等新形式,让这些现代科技与时政新闻结合起来,促进了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升级。
        (三)新媒体手段的助力和发展
        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和传播模式非常固定,因此新闻的价值也会被忽略。时政新闻与新媒体融合促进了报道的实时性,也能提高报道的广泛性和吸引力。比如,针对领导官员的活动进行直播,提高内容的实时性,对新出台的政策进行快速的解读和分析,与相关人员连线提高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时政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对信息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采编上,编辑人员要提升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同一条信息拆解,形成梯次发布,从而实现快速、精准的采集信息,编辑信息,传播信息[8]。第二,报道的时候,要重视新闻价值,以人本文,促进新闻对社会产生积极效果。第三,传播方式选择,要凸显特技元素,利用图标、视频等方式,促进传播的全面性,提高新闻内容的宣传效果。
        三、小结
        我国目前是一个信息时代,新媒体成为了舆论引导、政治国家内容宣传的主要工具,在广泛的应用中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人们了解国家时政新闻的主要手段。时政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是关键组成部分,了解新媒体的优势,摒弃传统的传播方法,将新闻传播手段从单一形式转变为多样性,贴近人民的生活,促进时政信息与新媒体的融合,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贾伟杰,金莹.以文化解读时政思想,以融合实现传播创新 ——以《汉字寻根》栏目为例[J].出版广角,2019,(24):64-66.
        [2]侯月,周帅.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发展——以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实践为例[J].出版广角,2019,(21):61-63.
        [3]连锦.新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信息传播策略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4):253-254.
        [4]马鹏.浅谈新媒体时代时政报道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创新思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9,(24):57-58.
        [5]尹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时政新闻的采编方法[J].西部广播电视,2018,(13):157.
        [6]陈碧燕.浅析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14):230.
        [7]骆丹.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地方时政新闻传播力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8):163.
        [8]和牧川.新媒体环境下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000(013):P.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