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1800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原因,我们经常会遇到后浇带施工问题。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收缩或沉降不均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防止裂缝沉降方面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根据我的施工经验,我粗浅地分析一下后浇带设计和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后浇带;钢筋混凝土结构;临时施工缝;设计中技术要点;施工中技术要点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越来越多。我作为一名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多年的施工经验使我对后浇带施工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建筑工程通过合理地设置后浇带和加强施工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结构因收缩、温度以及沉降等产生的裂缝,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后浇带主要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是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这种留置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段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后浇带设计时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是一道关键工序,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保养。以下我从分别从设计和施工方面分析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从而对后浇带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
1 后浇带设计中的技术分析
在进行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施工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充分考虑施工操作的合理性,才能够保证后浇带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和收缩后浇带。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1 后浇带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在建筑工程中普通混凝土都存在开裂的质量通病,我们设置后浇带的目的就是利用后浇带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浇注的混凝土浇缝抗衡残余应力。这里所说的“放”就是要采取措施将混凝土中的应力释放出来,这是设置后浇带的主要设计原则。“抗”就是利用混凝土抗衡残余应力,因此我们在后浇带设计中要坚持“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原则,这样才能够达到后浇带的设置效果。
1.2 对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位置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我们在设计中应该把后浇带设置在的整个建筑物受力较小的位置,一般在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设置后浇带,一般在约离支座三分之一跨度处,因为这个位置的弯矩和剪力都不大。后浇带位置选择非常重要,有时直接决定了混凝土后浇带的设置质量和效果。
1.3 合理设置后浇带的间距和宽度。房屋建筑工程形状不同,建筑工程后浇带的间距要根据建筑物的形状特点平面和立体尺寸合理设置。如有的房屋建筑物平面尺寸超长,会因热胀冷缩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要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置后浇带。还有的建筑物平面形状不规则或竖向形状不规则,这样的建筑结构就对抗震不利,这就需要设置后浇带进行施工。对于一般矩形建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后浇带的具体宽度要考虑的是施工的可操作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并且与的建筑结构的具体构造相适应。
1.4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必须较两部分连接牢固,不会产生结构质量缺陷。必须依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可做成直缝、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从而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结构连接牢固。
1.5 后浇带设置时应考虑模板和支柱的设置。混凝土后浇带在未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前,不能将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模板和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结构,影响建筑物施工质量。因此在混凝土后浇带设置是应考虑模板和支柱的支设问题,不要与两侧模板和支柱设置发生矛盾,影响施工操作。
1.6 后浇带的梁板受力钢筋的设置。在建筑工程后浇带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要是贯通的,如果在建筑物上的梁、板之间的跨度不大,可以在施工操作时将钢筋一次性配齐全;但是如果梁和板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可以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断开处理,在浇注混凝土填前再将钢筋焊接好,钢筋接头按有关规定留设。
2 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技术分析
2.1 后浇带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在支设模板时,施工人员应该采取独立的支模措施对后浇带进行处理。后浇带施工时模板应支撑安装牢固,保证模板的支撑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模板必须符合施工标准,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支设模板前要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施工的方案要求来进行操作。
2.2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模板支设后,对钢筋要进行检查清理,钢筋符合要求后进行浇注混凝土,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在浇筑前要将先浇注的混凝土表面的进行处理,清除浮浆,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杂物后浇水湿润,浇水时间和次数按照相关规定,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能够连接牢固。后浇带混凝土强度有的要求比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采用比先浇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养护时间规定不少于14天,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要求严格保护混凝土质量,做好后浇带的成品保护工作。
2.3 后浇带的接缝形式的选择。混凝土后浇带的接缝有很多种形式,具体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我们一般根据墙板厚度情况确定接缝形式。一般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600mm的墙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
2.4 后浇带混凝土浇注操作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浇注厚度和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浇注混凝土要确定浇注顺序,事先制定好混凝土浇注方案,浇注沿哪个方向进行,浇注点位等均应考虑全面,然后按照制定的浇注方案进行操作施工。后浇带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与先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连接牢固,为防止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水泥浆流失,要注意控制好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好浇注部位可用铁钎进行捣实。后浇带的支撑应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拆除。模板对混凝土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后浇带两侧的梁板与未补浇混凝土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在未补浇前两侧模板支撑绝对不能拆除,需要保留到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才能进行拆除,这样才能保证后浇带混凝土浇注质量,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注意保护并及时养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后浇带的成品保护。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总之,在建筑施工中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来保障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操作。由于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属于关键特殊工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后浇带问题,我们需要从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质量控制问题,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海朋.分析房建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6月上):19.
[2]闫传海.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10):137.
[3]王彬 苏萌 张青林 赵亚东.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月上):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