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 金立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金立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地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基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程度,尤其是对高层建筑或者大规模建筑。
        身份证号码:34082619920924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地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基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程度,尤其是对高层建筑或者大规模建筑。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地基出现问题,那么建筑物就很可能出现倾斜或者坍塌等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结合相关的施工技术开展科学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达标。地基勘察工作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基础打不牢将会影响到后面整个施工的质量,必须要加强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方面的工作力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但是随着建筑工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需要进行更为科学的技术分析和处理,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在进行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前,首先要对工程项目的地基条件进行认真的勘察,在进行勘察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地基表面,要进行深入的勘察,用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持和施工依据,保证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方案的科学和可行性,从而保证成本预算的准确性。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地基处理技术方面已经相对成熟,但也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阻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概述
        地基在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是支撑建筑的主要结构。然而现实生活中,地基常常会因为长时间的挤压和热胀冷缩等因素而遭到破坏。地基可以根据其复杂程度分为多个等级。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对建筑项目施工区域的岩土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记录分析,包括对地质条件的取样分析以及对不同时期的勘察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在建筑项目中,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基础分析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设计的要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基础分析工作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理论还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全面掌握建筑项目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先将场地内的土层进行划分,通过取样以及经验等掌握不同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由于勘察和地基基础分析对建筑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确保每个数据都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建筑项目顺利进行。
        二、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察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具体来讲,一是应该获取带有地形及坐标的的建筑工程平面结构图,针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确认其是否会对工程施工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可行性处理措施;二是应该对建筑地震设防区附近的场地类型、土壤性质等进行合理划分,判定不良地质的分布状况;三是应该做好地下水发展趋势及水位变化状况的调查分析,在对地基降水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层渗透性,判断建筑周边地质水文条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四是如果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在开挖施工前必须获取相应的岩土参数,以此为依据做好桩基稳定性计算,结合计算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基处理。不过,从目前来看,建筑工程岩土勘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重视不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行业面临也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不少建筑单位对于岩土勘察工作重视不足,甚至为了节约成本忽略岩土勘察,或者缩减岩土勘查的工作量,导致岩土勘察工作无法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影响了勘察工作的效果;二是越级承接业务。我国建筑行业岩土勘察管理缺乏规范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足,企业之间也没有能够形成规范的竞争合作机制,导致部分勘察单位存在越级承接业务的情况,在自身资质不足的情况下,给出的勘察报告内容简单粗糙,可能导致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三是沟通交流缺乏。现阶段,因为对于岩土勘察工作不够重视,不少单位在设计与勘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部分环节的工作安排不当,存在参数深度不足甚至缺失的情况,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三、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处理效果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承载力和稳定性相对更强的土体,替代原本的基础,因此不会受到原本基础土体性质的影响。不过,换土垫层技术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消耗较多的材料,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技术人员根据建筑工程基础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替换材料,在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挖出的土方应该集中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回填材料的质量同样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需要避免有机杂质如植被残骸等的存在,因为其在腐烂后,会于基础中形成空洞,影响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2、强夯法。强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专业的强夯机,将8~30t的重锤提升到6~30m的高度,然后自由落下,利用重锤本身的重量来对土壤进行夯实,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简单、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也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适用于多种软土地基。夯点放线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复核,对夯坑位置进行检查,确定每一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乃至每一次的夯沉量,对各项参数进行记录,将之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夯击点的间距根据土质条件、加固土层厚度等进行确定,如果需要加固的土层厚度大,透水性弱,含水率高,应该适当增大夯点间距,反之则适当缩小夯点间距。
        3、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本身属于一种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在软土基础中,将水泥和软土进行强制性搅拌,待水泥凝固后,会与土体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混合基础,提升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主要是利用了水泥与土层在拌和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不需要掺入过多的水泥,通常不会超过需要加固土体的15%,水泥本身与粘土并不会充分融合,粘土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活性会导致水泥土硬化速度缓慢,过程也较混凝土硬化更加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技术人员做好全面细致的分析,保证地基处理效果。
        4、桩基础法。桩基础属于一种常见的基础型式,其本身可以看做是基桩与桩顶承台共同构成的结构。桩基础能够将承受的荷载通过桩体传输到坚硬地层,以满足建筑基础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相比较其他技术,桩基础具有沉降量小、沉降速度快、承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动荷载与水平荷载,依照垂直荷载,可以将桩基础划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且变形更小,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使得桩体承受不同方向的荷载。
        5、高压注射喷浆法。高压注射喷浆法是在软土区域钻孔后通过高压器械将水泥浆等注入土壤内部,高压的浆液将使土壤的结构发生改变,使土壤的不稳定处的结构崩坏重组,祛除岩石颗粒或土壤内间隙间的空气,同时浆液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更加结实、防水性好的固体凝结物,地基处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从而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改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也都不断的发展、创新,建筑业就是其中发展的佼佼者,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想保障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就必须做好岩土勘察工作,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勘察,得出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勘察报告的编制。要不断加强地基处理的技术,根据土质的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灵活选择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保障整个工程高效高质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暴学霞.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35-36.
        [2]张艳.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9):115-116.
        [3]李林.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J].居舍,2019(12):54.
        [4]陈玉龙.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7(51):236.
        [5]刘建红,陈剑.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浅议[J].建材与装饰,2017(5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