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526060
摘要:现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作为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景观工程的建设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植物的分布对景观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保证植物的分布效果成为设计师们讨论的焦点。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
引言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许多城市在当地政府都会将轻工业场所安置在城市内,将重工业场地放置在城市周围区域,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城市居民的就业率,维持人民正常生活基本开销,促进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几十年后,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城市内轻工业逐渐向城市边缘地区转移,重工业从城市边缘地区逐渐向偏远村落转移。轻工业和重工业选址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对河流、土壤、空气造成污染,城市内生态自然环境遭受迫害。伴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都已经脱离了贫困走上小康生活,在物质基础满足的条件下,人们越发注重精神享受,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多。园林景观工程是一项改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市政绿化工程,设计师想要发挥出园林景观的价值,就应当科学合理设计施工图纸,重视植物配置环节设计。
1园林景观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原则
1.1多样化原则
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十分突出,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应用多种植物完成了景观工程的植物配置,保证了设计效果的艺术性,可以保持景观的平衡。在小规模景观项目中,传统的植物配置策略是单一的,不能保证最终的效果。因此,在设计这种景观工程时,设计者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设计风格,采用高低组合方式,保证植物种类和色彩多样化,可以充分利用多层生态系统。
1.2生态环保原则
景观工程的目的是改善环境。因此,在植物配置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在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通过实地考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园林面积的气候和环境特征,确保所选植物在数量和品种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以本地植物为首选,减少外来植物的引进,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此外,设计者还应考虑植物对环境的影响,以耐污染、耐污染的植物为首选,辅之以净化空气的植物,促进生态环境朝着健康、绿色的方向发展。
2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植物配置规律研究
2.1必须保证园林内植物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景观园林的美学鉴赏价值和生态环境稳定性,必须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植物多样性原则,尽量避免由单一植物种类独占或占据园林植物数量中的多数,应当在保证存活率的基础上将不同科别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进行交错搭配,提高景观园林内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在单一植物大规模种植情况下发生不可控的病虫害,影响景观园林发挥正常的社会职能,干扰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例如设计者在某地景观园林中全部种植菊花,然而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爆发了严重的白粉病和粉虱病,园林内单一植物群的病虫害防治难度极大,园林的观赏性和经济效益因植株枯萎而大大缩水。园林设计者必须明确意识到物种的多样性是园林能够保持稳定运行的基本前提这一道理。
2.2选择具备较强生命力的高经济效益植物
园林景观建设必须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现实证明建设成本过高、植物培育难度较大的园林是没有持续发展动力的。为节约成本,减轻园林运营资金压力,设计者必须在景观园林内部种植寿命较长、具备抗病虫害能力、栽培过程简单、市场价格低廉的植物,部分植物对栽培时的土壤和水分湿度有较高要求,例如大岩桐、矢车菊等,无法满足相应种植要求的园林可选择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栽培存活率较高的植物,例如金鸡菊、金鱼草等易栽植物,这些植物颜色艳丽、种植成本较低、管理难度较小,是我国部分条件恶劣地区进行园林建设的首选植物。
3目前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3.1重视视觉效果,忽视实用性能
因为园林景观植物建设的目的是:供人们观赏、让人们的心情得到舒展和愉悦的、美化市容市貌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施工方案时会侧重植物展现出的视觉效果,反而忽视了植物的实用性。例如:在密集住宅区附近的空地上种植树苗、花卉,这样设计的设计方案就是过于注重视觉效果忽视了实用性,人们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减少了,无法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人们运动需求。同时,由于空旷陆地是夹杂在各小区之间的,会出现各小区物业人员忽视对植物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导致植被很难存活。
3.2植物选择侧重外来物种,蔑视本地特色植物
部分城市设计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时存在一个通病:尽可能选择高档、昂贵的植物,轻视本土植被,已达到美轮美奂、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导致部分城市景观园林出现效果雷同、千篇一律,无法做到利用植物来展示本地特色,不利于城市特色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作。
3.3偏重绿化面积,看轻人文设计理念
中国人的惯性思维是大的就好、规整就好、简单就好,设计师为了降低施工难度、简化设计方案,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就会将园林景观整体设计为一块草坪、绿地、水体、花卉,导致人们误以为园林景观仅仅是一块绿地、草坪,人们的观赏需求和精神需求无法真正满足。近几年,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直追求并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希望通过植物的区直、植物颜色的谐和、植物高度的参次不齐,让植物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效果,满足人们观赏需求。
3.4侧重局部设计,忽视整体协调性
通过查阅不同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信息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城市绿化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时仅会使用三到四种植物,同时这些植物均是外来物种,城市特色人文无法体现出来。同时,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施工图纸时过于侧重植物配置环节,忽视了园林道路、景点等设计,造成空间上的单一、整体观赏效果的不协调。
4园林景观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策略
4.1应用植物色彩艺术
随着四季的变化,大部分植物的色调发生了很大变化。植物的这种节律被充分利用,景观的固定性和多样性被促进,赋予了生命的魅力。第一种是叶子的颜色,植物叶子在生长期表现不同颜色,或在绿叶上表现点状、块状模式,例如浆果、叶相思等。在新叶之后和落叶前又变成了别的颜色,例如是丙二、银杏、枫树等。第二种树皮的颜色。当人们穿过森林时,首先看到树的树干,因此,很多景观设计者导入了红皮和紫外的榆树、白皮的柏木和白皮的白杨等树种,进行植物的配置设计。第三是花的颜色。根据开花季节,花和花是高或短的,草本植物的花虽然具有色泽鲜艳、色彩丰富等特征,但开花期一般较短,例如草草、康乃馨等。以木本植物为中心的观赏性木本植物,例如木兰、厚李、木口等。
4.2应用植物体形艺术
除了色彩美,还突出了观赏植物的美,达到了色彩和内衬形状的效果,充分利用了植物和自然景观的美感。例如,步行砂、常春藤、垂直的龙、垂直的李副子、球状的椭圆形黄色的白杨、尖尖的松树、圆柱状的意大利菜,还有白杨、箭头等。此外,进行合理的手工修剪,使植物成为理想的艺术形态,充分体现人体美与自然美、园林景观工程植物形态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4.3景观植物趣味配置
园林工程中的植物配置设计也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自然兴趣,设计者看起来如何分散,使用平山石花和树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效果的质量。景观造型、色彩空间透视等方面十分突出,引入野趣和乡村利益,大量模仿自然地形和水景景观工程,一般都能充分展示农村的乐趣。当地的野花和特色植物被引入植物结构中,四季不断地为景观工程提供特色花卉和植物,给它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同时,应该合理地布置花卉和树木,使树木和灌木致密,混合在一起,强调自然的野生乐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外来兴趣引入园林工程的植物配置设计中,结合和合理地配置具有奇异兴趣的植物,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师在园林景观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时,需要注意植物颜色、体型、类型与道路、景点、凉亭等建设风格是否协调,当植物配置设计整体走向与园林景观整体呈现效果共同时,设计师就可以依照当地特色人文、当地植物、人们需求等信息,科学合理设计出颜色美观的、体型流畅的植物,让园林景观呈现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参考文献:
[1]袁嘉曼,谭筱妍.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9(9):58-59.
[2]邓年军.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配置设计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7):194-195.
[3]章彦.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3):99-100.
[4]刘涛.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6):305-306.
[5]张瑾.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5):122-123.
[6]吴婉娟.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