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湖北恩施 444300
摘要:土地增减挂钩是国家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土地政策,旨在通过该政策的贯彻实施,在不触动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更好地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价值,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但同时,该政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需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实践措施和路径,确保实现预期的土地管理成效。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打破城乡土地转换固有模式,允许不同地域土地置换,还要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作用,这都贯彻落实新型土地政策都是很有作用的。本文基于现实情况,主要围绕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及其路径拓展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土地增减挂钩;问题;实践及路径拓展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国家出台了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在不触动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土地资源流动与增值,从而实现企业、国家、农民三方共赢的局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受传统意识的阻挠,土地增加挂钩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必要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从而有效促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我国农业的经营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农业转型。
1 现阶段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2019年已实现省内交易2500亩,收入9.5亿助力精准扶贫。但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第一,“占优补劣”,以次充好。城市拓展所占用的多是优质耕,而那些通过土地整理后用来挂钩流转的建设用地指标,大多来自于宅基地和矿山等的复垦地,这些复垦地的质量难以达到被占用的耕地的质量;第二,周转指标的分配和使用不规范。有些地方的国土部门在指标分配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盲目分派指标等情况的发生。对于一些土地供需矛盾并不十分突出的地区来说,轻易取得建设用地指标,不仅没有达到集约用地的目的,还助长了这些地区乱用建设用地指标的冲动,导致城区建设盲目扩张,浪费了紧张的土地资源;第三,与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不协调。以往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涉及到增减挂钩政策,对于目前增减挂钩试点地区专项建设用地规划,没有做到综合考量,造成了建设规划不协调的问题[1];第四,农民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实施增减挂钩政策,城市获得了建设用地指标,缓解了由于用地限制引发的经济发展问题,但同时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了流转,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在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农村、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社会和谐。
2 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及其路径拓展
2.1打破城乡土地转换固有模式,多方共赢
从本质上来说,土地增减挂钩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使不同的土地在应用过程中得到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共享利益。受耕地红线理论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受到了严格限制,要对各地的农田基地进行保护,我国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土地应用过程中,为了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性,可以适当应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于大面积荒废的土地,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治,改善这一部分土地的环境,使其能够恢复农业生产,成为粮食生产基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政府还可以进行适当免税。通过土地增加挂钩,可以提高企业收益,政府不需要在农业上进行补贴,同时也保证了粮食的生产面积可以满足要求,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2]。
2.2易地扶贫搬迁,加强土地整理
传统土地增减挂挂钩更多是在同一城市中进行,这一方式对于经济落后区域使用,但是针对经济发展区域,该方式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这主要因为经济发电区域人口密集程度大,通过土地置换获取的效益有效。针对这些发达地区的工期区来说,城市化土地困局难以解决,此时应当加强同其他省份间的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3]。但目前巴东县尚未突破跨省交易,复垦指标来源于易地扶贫搬迁,我县已开展非易迁户退出宅基地奖补措施,以及通过土地整理工程补充基本农田的工作。以严格增量、管住总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为准则,开源节流,对旧城老村实施大力改造,盘活闲置基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易迁+”的多维扶贫模式,包括“易迁+产业”、“易迁+旅游”、“易迁+电商”、“易迁+企业”、“易迁+老年公寓”等等,此外还为易迁户配置了菜园地,提供猪栏建设的选择,真正让这些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3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作用
土地资源短缺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集中、利益绑架、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引起的。我国地域广阔,土地资源并不稀缺,甚至十分“富余”,但是因为长期以来都采取粗放方式进行经营,造成城市规划期间经常出现不合理情况,同时一些利益集团不仅囤积大量土地,致使这些土地荒废,而且还散布耕地红线的神话,制造土地恐慌假象,然后在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另外,由于城乡差距大,造成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这会对传统生产模式造成影响,致使大量土地荒废,粮食产量下降。因此,政府部门只有合理分权,深化土地产权制度发生改革,打破垄断,充分发挥市场土地资源配置作用,才能使土地的利用效果可以得到提高[4]。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土地的规划中至关重要,需要确保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我们必须严格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于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保证土地最大限度的为人们所用,使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最大保证,推动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波,方创琳,王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观察与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05):141.
[2]王文龙.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及其路径拓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7(10):80.
[3]戴琼瑶,张启文.共享发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精准扶贫[J].甘肃社会科学,2019(05):59.
[4]刘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网络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