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陈厚礼
[导读] 情境教学在我国最早是由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并提炼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摘要:情境教学在我国最早是由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并提炼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深入实践探索,已经成为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也正是使用得普遍性,使得很多教师对其产生了依赖性,但是却没有掌握其精髓,存在着很多误区,导致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地发挥。基于此种现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可行地情境创设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有效
       
        语文向来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自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众多学科基础之基础。语文课程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小学生,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方面带领学生入境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背后深层含义理解。接下来,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展开讨论。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升课文理解力
        根据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情境,借此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大胆的展开现象,为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准备条件。
        例如,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篇诗词时,笔者根据诗词中体现出来的意境,为学生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促使其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夜晚作者在黄沙道行走,有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以此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情感,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
        教师可以给小学生讲故事,将课文内容与故事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使教学内容充满童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加浓烈,从而引导他们主动打开想象的大门。如,教学《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动画版的故事,当学生明白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才让其他动物“怕”它的,懂得老虎只是盲目相信,而没有认真思考。这就是不动脑筋的结果,作为领导不能一味地听信,而要保持头脑清醒,要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但是,换一种角度去想,假如老虎发现狐狸骗了它,那老虎和狐狸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个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假设一种结果,续写《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无形中训练学生的写话水平。
        二、联系实际生活体验创设熟悉的教学情境
        文章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作者所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领略作者的感情,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冰心老人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有一句是写那个小姑娘“忸怩地回答、又摆弄纽扣”,“忸怩”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你在生人面前表现的不自然、害羞就是“忸怩”。
        再如,教学《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结合小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以“骄傲”一词为例,放在不同的课文情景中就有不同的含义。如课文中“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熬”字在其中最为关键,笔者先指导学生理解其在句中的含义,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然后通过一组句子的比较:用“忍受”、“支撑”、“坚持”、“挺”来替换,从而理解该字所体现出的渔夫的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随后,引导学生借助“熬”字想象一下他们以后会如何过日子。如此,学生的思维便被成功打开。
        三、围绕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对教师过于依赖,将教师视为知识的权威,不敢对教师说的话、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质疑。但是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因此,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在课程伊始就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产生认知的意愿。
        例如,教学《铁杵成针》这篇文言文时,课前,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铁杵磨成针的动画版故事,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然后随机邀请一名学生说一说动画故事所讲的内容。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随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这样的情境更能让学生最终理解这个成语最终告诉人们的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从而明白成语的学习同样如此,通过日积月累,就会掌握更多的词条,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学科,针对目前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教师应该及时地学习一些情境教学的理论内容,提升自身创设情境的专业能力,增强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识程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爱中,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借助合适的教学情境逐渐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更加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促进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地。
       
        参考文献:
        [1]顾晓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赢,2017(8).
        [2]丁古琴.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均衡教育——以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