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李弋
[导读] 分析和探究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措施以及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究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措施以及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9%,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护理后在生活方式依从性以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显著的提高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字  健康教育模式 心血管 护理管理 效果

        各类心血管慢性疾病中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并有很高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心血管疾病,不仅应进行针对有效的治疗,还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本次研究中,我院选取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128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措施以及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4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55~87 岁,平均年龄(69.2±7.8)岁;病程4.5~22.2 年,平均病程为(8.9±3.9)年;冠心病心绞痛10例,高血压18例,心肌梗死8例,心肌缺血12例,心律失常6例,其他10例;对照组64例患者,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57~89 岁,平均年龄(68.9±7.7)岁;病程4.8~23.6 年,平均病程为(9.2±3.5)年;冠心病心绞痛12例,高血压19例,心肌梗死8例,心肌缺血11例,心律失常7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定期清洁病房,指导患者用药和运动。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包括①心血管健康知识宣讲: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口头宣讲或者印发宣传手册的方式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心血管的预防、治疗、手术以及术后护理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助于缓解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恢复程度的信心,从而进一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工作的依从性。②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年龄偏大,患者患病之后易产生消极、抵触、焦虑甚至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与患者沟通接触的过程中,应做到仔细、温柔、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最大限度的患者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而积极性,增强患者对护理效果的信心。③饮食与药物指导教育: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营养师的建议,指导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少食甚至不食高脂肪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心血管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辅助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使患者对药物建立正确的观念,一定要按医嘱服药,切记不可私自减量或加量,在服药期间,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并针对情况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④运动健康指导:合理科学的运动对患者的恢复情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基本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方案。患者在运动中应遵循少量多次、循序渐渐原则,不可操之过急而造成肢体伤害。护理人员应多鼓励患者多运动,增强肢体的恢复,提高治疗以及护理效果。
1.3 评价指标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其中85分以上为满意,比较满意为60~85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并对患者对生活方式依从性以及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同样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和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9%,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依从性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护理后在生活方式依从性以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健康教育模式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知识宣讲、运动护理、饮食以及药物护理等方式,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疾病,显著的提高了护理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张树兰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加快了患者康复的进程,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艳霞.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1(4):154-155.
[2] 张树兰.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108-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