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桥头跳车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是因为道路的工程建设在完成之后,路面出现沉降,导致道路的衔接处出现断裂的问题,人们在正常驾驶车辆的时候经过这类路面就会出现车头跳跃的现象,这会给乘车人带来不舒适感,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道路不平整给道路养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不利于道路事业的发展。因此文章重点就道路桥梁跳车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管理对策。
关键词:道路工程;桥头跳车;原因;管理对策
桥头跳车是一种在道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一般出现在水域较多以及地质结构松散区域的道路建设中,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在道路与桥梁连接的过程中,由于桥体的刚性与道路的柔性之间物理性质的差异以及地基土层结构较为松软导致的受压沉降,桥头连接处在车辆通过过程中发生断裂导致车体跳起,固被称作桥头跳车。
一、桥头跳车的危害
首先,行车过程中,遇到突然的颠簸容易给驾驶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当汽车遭遇颠簸后,汽车轮胎与道路表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载荷,长时间负荷过大的冲击载荷,容易使道路表面产生断裂、桥梁桥台、伸缩缝、桥台等不同程度的损毁。其次,过大的冲击载荷对道路、汽车轮胎的磨损,会加大路面的养护工作量,轮胎更换的次数也会随之增加。最后,夜间行车时,桥头跳车现象容易造成行车安全问题,通常情况下夜间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遇到桥头跳车现象,会容易出现操作失控等问题,最终对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2道路桥头跳车的原因
2.1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够
导致道路桥头跳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桥台台背的填土压实度不够,容易导致道路和城市道路的过渡段出现沉降。引起路面沉降的原因还有车辆载荷过大,路面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载重量,路基就会出现沉降的现象,导致地基变形,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行。原本脆弱的地基再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道路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2.2路基与桥梁结构的差异
路基和桥梁建设使用的施工方法、建设材料等都存在差异,再加上在过渡段施工方法较为复杂,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度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有的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不足,再加上施工成本有限,所以很难保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就容易导致路面出现变形,进而导致桥头跳车的现象。
2.3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
道路与桥梁的地基条件存在差异,在过渡段容易出现地面沉降,导致路面不平整,造成桥头跳车的现象。地基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施工难度也较大,所以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容易出现问题,再加上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很难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地基作为道路项目的基础部分,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2.4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桥头引道路堤边坡的设计时,由于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周全,导致项目建成后出现桥台台背填土流失、路基强度降低的情况,进而引起桥头跳车问题。桥头引道路堤边坡的设计通常采用搭板结构,但是搭板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防止出现断板的现象,出现断板就导致桥头跳车的问题。
但是在桥头搭板的设计上目前并没有标准的设计计算方法,所以在设计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2.5施工问题
部分施工单位除了注重施工成本,更看重施工工期,他们希望缩短工期提前交付,这就导致其中的施工环节过于匆忙,极易出现施工不当的情况,例如在施工中为了缩短台背填土施工时间,在填土后未为台背提供充足的固结时间就进行了下一项施工,这样的操作会使台背整体承载力还未达到额定标准就受到了外界压力,导致填料整体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3桥头跳车的施工管理对策
3.1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
在进行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时,不能偷工减料,要选择质量好的填筑材料,使设计符合要求,确保桥头过渡段路基密实稳定。地基容易出现沉降,因此要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在道路工程的施工中要注意不断优化地基的渗透能力,考虑地理、地形特征,选用合适的材料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3.2桥台结构形式的选择
在进行桥台结构形式的选择时,要选择有利于减少路桥过渡段的桥台结构,比如桩接台帽的桥台结构。在进行桥台的施工时,要给过渡路堤留有一定的沉降空间,防止路基沉降后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
3.3合理设置缓和过渡段
桥梁与路基施工时所用的材料不同,密度存在差异,所以在过渡段会出现差异,导致沉降。因此,要合理设置过渡段,把握好过渡段控制标准,防止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
3.4加强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道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按照有利于减少路桥间的工作后沉降差进行设计。在进行路桥过渡段的填筑时,要使用大型的压实机器进行压实,细节部分可以使用小型的压实机器进行压实,并且要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在进行道路的施工时,可以先施工过渡段,让过渡段沉降之后再进行其他路面的施工,这样可以使路面更加平整,避免后期出现桥头跳车的问题。
3.5加强管理与质量验收工作
无论何时,对工程的施工管理以及质量验收都是必须的工作,因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具备专业化的团队、专业化的材料、专业化的技术和专业化的施工工艺,才能保证工程在施工阶段高效有序地完成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其次,验收是工程投入使用的最后一道工序,在验收过程中,应该进行多次的模拟实验来对该区域地基的夯实度进行检查。
3.6施工工后桥头跳车的补救措施
实践中,要严格控制工期,不能因赶工期而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内外条件的影响还是有可能出现病害进而导致跳车现象,而常用的方法是对台背回填区进行灌浆,这种方法可以在不破坏道路、不封闭交通的情况下又快又省地对跳车现象进行处治。所用浆体主要由水泥、水、少量外加速凝剂按一定比配制成,浆体要有较好的流动性和较快的固结性。探测到台背回填体的下沉情况后,控制一定的注浆压力,向土体灌浆,封堵土体的松散孔隙,使土体整体性增强、强度增高并弥补沉陷。
总之,道路桥头跳车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了探析,道路工程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重视这一现象,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要提高道路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道路建设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完善相关的措施,防止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宋铁刚.土工格栅在桥头跳车处理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02)
[2]洪宇.浅谈桥头跳车的防治及处置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