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儿科门急诊患儿留置针使用率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儿科门急诊于2019年1月正式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以2018年1月-12月为对照组(600例,常规护理),以2019年1月-12月为观察组(590例,精细化护理管理),评价对比每年最后3个月两组患儿留置针使用率情况,同时对比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10月留置针使用率21.52%,11月留置针使用率24.74%,12月留置针使用率32.03%均较高于对照组(3.16%,6.17%,12.00%,x2=21.093,p=0.000;x2=23.002,p=0.000;x2=38.211,p=0.000);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9.83%(满意297例,比较满意251例),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6.67%(满意159例,比较满意181例),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29.132,p=0.000)。。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儿科门急诊中的应用不仅可提升患儿留置针使用率有积极作用,同时可明显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及推广。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管理;儿科门急诊;留置针使用率
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我国儿科门急诊收治的患儿数量逐年增加,因此儿科医患关系在医院管理中的位置也逐渐上升。留置针的使用可降低患儿穿刺次数,降低多次穿刺对患儿血管的伤害,降低患儿对穿刺的恐惧感,从而提升患儿对临床治疗的配合度和家属对临床医疗的满意度,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积极作用[1]。但儿科门急诊具有其特殊性,患儿受到年龄、自制力及配合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留置针使用率不高现象,因此如果通过护理措施提升儿科门急诊留置针使用率成为了儿科门急诊护理工作者亟待探讨的课题。精细化护理管理以细节护理为基础,目的在于降低管理工作执行难度,不断完善管理方法,严格执行科室工作要求,患儿为中心,旨在通过改进管理措施使患儿整体治疗效果得到保障[2]。本研究为2019年1月-12月期间我院儿科门急诊收治的590例患儿施以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现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门急诊于2019年1月正式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以2018年1月-12月为对照组(600例),以2019年1月-12月为观察组(590例)。纳入标准:均经静脉留置针输液;家属知情同意并代签相关书面文件;患儿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各指标平稳;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中途死亡;家属反对患儿参与研究。
对照组内男310例(51.67%),女290例(48.33%),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9岁,数据均值(6.2±0.8)岁;对照组内男300例(50.84%),女290例(49.16%),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9岁,数据均值(6.1±0.6)岁。分析对比入选患儿的基础资料数据可见p>0.05,即表示数据可用于研究对比中。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化儿科门急诊护理。常规讲解检查项目、治疗过程、用药剂量及留置针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儿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1)医护人员方面:①组织结构明确,建立精细的护理管理队伍:由总药师担任队长,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充满爱心和责任感。作为小组成员,该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负责准确评估静脉注射和穿刺风险,并按照小组组长的指示执行其他任务。聘请系药剂师副主任作为业务指导,并作为监督行政人员,如果出现问题,则根据每个组的成员问责,确保护理措施落实到位。②制定工作流程,完善科室管理:团队成员的具体工作,权限明确,同时制定工作制度,明确护理职责。对穿刺及留置针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明确精细化护理管理流程、记录表格和报告流程。如有严重危险,应填写报告,并对穿刺留置进行相应处理[3]。③仔细核对身份,强化细节护理:进行静脉穿刺前对患儿精神状态、血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仔细核对患儿身份、给药方法、药物使用剂量,同时检查静脉用药期限及留置针型号。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完善管理措施,确保用药安全。在配药过程中,如果工作相对集中,应保持配药顺序[4]。④做好消毒管理,降低安全风险: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对科室内部物品执行消毒和灭菌处理,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对手卫生消毒方法进行完善,是科室防控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不仅操作便利,同时简单可控。正确执行“七步洗手法”,保证手清洁效果。⑤定期举行培训,强化留置针使用知识:针对科室内部人员对留置针使用知识相对匮乏及留置针使用风险了解度不高的情况,应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讲解留置针使用知识及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儿科门急诊相关人员切实参与良好医患关系制度建设及安全管理执行中,不断强化留置针安全使用管理意识,持续质量改进,增强每个参与人员的实际操作及管理能力。(2)社会支持方面:①不断强化儿科门急诊科对于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宣传,制作符合患儿心理发育特征的宣传刊报,在刊报中动漫人物形象为辅助,通过幽默简单的表达方式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阅读欲望和理解;在穿刺台及护士站收药处张贴留置针宣传册,使患儿及其家属了解留置针在保护患儿血管、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和降低患儿恐惧感中的积极作用;灵活借助现代化信息平台,组间留置针家庭护理微信群,在群中推送留置针宣传短片,与深化患儿家属对留置针知识的认知;巡视护士强化巡视了解患儿留置针期间的不适感或局部皮肤反应,以及时发现异常,同时巡视护士负责对等候区的患儿及家长展开面对面的留置针知识宣教,询问患儿及其家属对留置针的看法与了解程度,答疑解惑,消除不良情绪[5]。②注重强化留置针家庭维护技能,准备材料齐全的家庭护理包,并向患儿家属逐项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及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于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应用日常化语言进行详细解释,如洗澡时如何正确使用隔离布对留置针部位进行保护,以免被留置部位粘贴胶布湿润粘性降低而导致留置针脱离或者穿刺部位感染。详细讲解穿衣、吃饭及穿刺部位出血时的护理要点,告知患儿家属创口贴、消毒棉片具有的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同时嘱咐其家庭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项细节[6]。采用弹性绷带加强儿童穿刺部位的固定,制定《儿童运输绷带固定规范程序》,穿刺护士和巡回护士使用留置针的患儿及其家属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宣传教育,评价家长处理留置针相关问题的能力并给予指导,及时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以增强患儿家属的照护信心和照顾能力。(3)患儿方面的护理:①心理疏导护理,患儿年龄尚小面对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及临床治疗操作难免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紧张等心理,年龄尚小的患儿通常表现为哭闹不止,学龄儿童则表现出恐惧医护人员的到来、抗拒检查和治疗操作、大喊大叫等,对留置针正常使用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护理人员需深入了解导致患儿负面情绪的原因,并根据不同患儿的不同性格和原因为其展开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应用比喻的形式向患儿传达留置针在病情控制及降低穿刺疼痛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取得患儿家属的帮助与支持,在医护人员与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平复患儿负面情绪,使留置针使用率得到提升[7]。②打造舒适的留置针置入环境,小儿输血室忙碌而嘈杂,小儿哭闹声、家属交流声、医护及医患沟通声,此起彼伏,如菜市场,各种儿童随着哭泣、呻吟、父母或耳语轻柔的哄骗或严厉的呵斥声交织,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焦虑不安的情绪,且对留置针置入操作带来不良影响。为保障留置针置入操作准确性、降低患儿负面心理,应准备一间温度湿度合适,且布置温馨的留置针穿刺室,为患儿提供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针穿环境,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3评价标准
评价对比每年最后3个月(10月、11月、12月)两组患儿留置针使用率情况,同时对比家属对护理工作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借助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项目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专业性及患儿/家属主管感受,问卷共100分,根据患儿/家属评分可分为三等级:很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满意度=(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经x2检验,正负差计量数据用±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留置针使用率对比
观察组10月留置针使用率21.52%,11月留置针使用率24.74%,12月留置针使用率32.03%均较高于对照组(3.16%,6.17%,12.00%,x2=21.093,p=0.000;x2=23.002,p=0.000;x2=38.211,p=0.000)。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9.83%(满意297例,比较满意251例),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6.67%(满意159例,比较满意181例),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29.132,p=0.000)。见表2。
.png)
3讨论
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轻反复穿刺的疼痛,保护患儿娇嫩的血管,减少患儿对穿刺和医疗的恐惧,使儿童能够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于患儿家属而言,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减轻其护理负担,缓解因病引起的焦虑,同时学会留置针家庭看护知识知识,强化患儿的家庭护理知识,对患儿疾病防范有积极意义[8];对于护士来说,静脉留置针的推广与使用可大幅度减轻工作负担,降低护患纠纷风险,使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减轻其工作压力;在医院中,静脉留置针可减少输液阶段的相关风险,使输液质量得到提升,是输液安全更加得到有效保障,增加医院收入,对医院长远发展大有裨益。精细化护理管理为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其将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作为护理方案的基础,以护理实践为横轴,以护理内容为纵轴,为患者提供细致而有条理的护理干预,使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保障[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0月留置针使用率21.52%,11月留置针使用率24.74%,12月留置针使用率32.03%均较高于对照组(3.16%,6.17%,12.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9.8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6.67%,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与李南南[10]等研究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儿科门急诊中的应用不仅可提升患儿留置针使用率有积极作用,同时可明显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玉倩.精细化护理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3):3707-3710.
[2]张林娜,赵丹,刘玲.精细化护理联合超声雾化对小儿重症肺炎咳嗽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01):128-130.
[3]吴汶君.精细化护理在P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05):156-157.
[4]陈艳艳.我国精细化护理实践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10):1181-1184.
[5]史小青.精细护理模式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7):104.
[6]余艮珍.品管圈在提高儿科门急诊0-7岁儿童留置针使用率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7):146-147.
[7]邢乐.5F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在儿骨科学龄前期手术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4):101-103.
[8]韩海玲,淡云,卫文峰.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07):94-97.
[9]陆燕燕.护理干预对提高儿科门急诊留置针使用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1):121-122.
[10]李南南,李红梅,宋华丽.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肾穿术后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