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伤口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闵长乐
[导读] 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伤口患者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伤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伤口患者44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22例与研究组2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伤口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伤口;规范化护理管理;压力性损伤;
        前言
        皮肤为人体最大、最广泛的感觉器官,若患者存在皮肤损伤,皮肤护理质量将直接反映出临床护理质量。研究指出,伤口患者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压力性损伤,为护理工作难点与重点[1]。规范化护理管理是通过成立管理小组,密切关注患者伤口变化,提供规范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本文将以44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伤口患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伤口患者44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22例与研究组22例。参照组,男:女=12:10;年龄是21-68岁,平均是(48.93±6.17)岁。研究组,男:女=11:11;年龄是25-67岁,平均是(48.62±6.58)岁。比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有伤口包扎处理、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
        研究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成立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为组成,其他成员为组员。加强小组成员的培训学习,讲述伤口理论知识,并进行护理管理操作,由小组成员对患者治疗、营养、意识等综合评估,学习伤口处理方法、愈合理论,以及判断压力性损伤类型、分期。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对患者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等群面评估,识别伤口的大小、类型、分期、形态,结合伤口情况选择敷料,定期更换,并将坏死组织清除,详细记录患者伤口切口情况。观察患者的血糖、血压等指标,避免低血压、低血糖现象,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消除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换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工作轻柔,结合患者兴趣爱好交流沟通,转移注意力;询问患者具体感觉,在患者主诉身体不适时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解决方案;在完成换药以后,询问患者是否能接受此次操作疼痛。
        1.3 观察指标
        使用Bates-Jensen伤口评估工具(BWAT)评估患者伤口评分,共0-100分,分数越高伤口情况则越好。随后,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皮肤压力损伤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n/%”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结果
        研究组22例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压力性损伤共1例,占比4.55%;参照组2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压力性损伤共6例,占比27.27%。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伤口评分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前伤口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伤口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医院治疗过程中,伤口类型较多,结合伤口不同情况实施治疗。在换药过程中需严格以无菌操作为原则,以及区分有菌伤口、无菌伤口,避免院内感染。结合不同伤口类型对换药顺序进行确定,也即是首先清洁伤口、污染伤口与感染伤口,同时换药次数也需要以伤口类型为基础进行确定[2]。若患者需要引流,应当保障引流通畅,以便伤口快速愈合。在引流过程中,所需引流的时间很长,需做好引流物的定时更换,一般情况下,若感染控制其伤口无脓性分泌物便可停止。当前,在伤口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医院缺乏专业处理人员、患者缺乏疾病有关知识、伤口用品价格昂贵等,使得预后效果不佳,极易引发压力性损伤。规范化护理管理为新型护理方案,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等优点,成立管理小组,加强小组学院的培训学习,提高综合护理能力,并准确判断与评估伤口情况,关注患者伤口的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另外,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鼓励与支持,消除负性情绪,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并重视伤口管理,及时询问患者疼痛程度,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改善预后效果[3]。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伤口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伤口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王康丽,陈静.规范化护理管理应用于伤口及造口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04-5206.
        [2]谢晶莹.规范化护理管理在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7):167.
        [3]谭福会,丁兰,雷丽霞, 等.规范化护理管理在伤口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6):225,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