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降低胸外科术后疼痛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 胸部手术治疗的 120 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不同阶段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 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 8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胸外科术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而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外科;护理干预;疼痛;满意度
胸外科是研究胸腔内器官,如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等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科室,胸外科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较严重,患者手术创伤较大,极易引起患者出现生理应激及心理应激,引起诸多并发症出现。疼痛是胸外科手术患者最为常见的术后表现,但患者疼痛严重时将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也会影响患者机体内循环状态及呼吸状态,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生,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治疗效果。目前,术后疼痛已成为手术患者最担心且临床护士最关心的一大问题。相关报道显示,术后给予患者科学、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明确护理干预在降低胸外科术后疼痛中的价值,选取120 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该院胸部手术治疗的 120 例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 35 例,女性患者 25例,年龄介于 28-60 岁之间,平均(40.12±2.2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 37 例,女性患者 23 例,年龄介于 27-61 岁之间,平均(40.24±2.31)岁。此次研究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 ,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⑴加强护理培训。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专题学习,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围绕手术患者心理特征、胸外科主要手术类型、术后疼痛相关因素、减轻疼痛的方法等,开展针对性地疼痛护理培训,规范护理流程,强化护士应便能力,尽可能减轻患者疼痛。⑵疼痛评估。主动耐心与患者有效沟通,观察患者的情绪表现,结合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原发病情况、手术情况及病史等,综合各方面因素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制订针对性止痛护理方案。⑶心理护理。手术的创伤再加上术后疼痛的折磨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烦燥等不良情绪,降低其与医务人员的配合度。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中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主观感受、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若发现患者表现不耐烦或不良情绪严重时,要对患者表示理解,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焦虑,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练习、看电视、与他人谈心等方式放松身心,以减轻疼痛。⑷体位及管道护理。术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以半坐卧位最佳,此体位受重力的影响,可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迫及胸部切口张力,从而将伤口疼痛减轻;定期检查胸腔式引流管是否固定稳妥、管道是否通畅,以免滑脱、堵塞或不必要的牵拉而引起伤口疼痛。⑸预防感染护理。胸部手术创伤大、疼痛剧烈,部分患者因为怕疼往往拒绝翻身,也不敢用力咳嗽,故易诱发肺部感染加重疼痛。所以护理人员要将正确的翻身、咳嗽、咳痰技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咳嗽厉害的患者可采用胸带固定,咳嗽或深呼吸时可适当按压切口,疼痛厉害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3、观察指标。采用 Prince-Henry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进行组间比较。疼痛评估 0~4 分,分数越低代表疼痛强度越小。
4、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 χ2 检 验 ;计量资料以(x±s ) 表示,行 t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 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8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对照组术后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及 7 天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87±0.78)、(3.55±0.68)、(2.98±0.56)、(1.87±0.43);观察组术后 24 小时、48小时、72小时及7天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47±0.62)、(2.39±0.58)、(2.11±0.46)、(1.03±0.41)。经分析,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三、讨 论
胸外科手术常常因较大的创伤或者其他刺激因素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造成限制性功能障碍,并且剧烈疼痛可能导致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甚至心肌梗死、呼吸衰竭等严重不良事件。疼痛能够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抑制胃肠道的功能,同时引发患者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睡眠,从而导致机体的恢复速度减慢。然而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还会降低疼痛的阈值,导致机体内源性镇痛物分泌减少,而延长加重疼痛程度,且形成恶性循环。胸外科手术操作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容易出现剧烈疼痛,进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而且术后疼痛容易使患者疼痛产生负面情绪,对患者睡眠、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有学者研究指出,负面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疼痛阈值,减少患者机体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分泌,使患者疼痛感更明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有研究显示,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创伤面积以及对肌肉骨骼神经的损伤,患者留置的导管对胸膜产生的刺激,都会增加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并且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导致精神压力较大,对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给予心理干预,以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疼痛刺激还易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动过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新心肌梗死等诸多并发症发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前临床研究证实不良情绪还会引起患者疼痛阈值下降,并引起机体内源性镇痛物质分泌下降,进一步加重患者痛感,导致恶性循环,将患者术后恢复[2]。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除了密切监护病情、科学用药之外,给予及时、有效的疼痛护理同样十分重要。此次研究对观察组 60 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术后疼痛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7 天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术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另外,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体位、导管及预防感染等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 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 8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综上所述,胸外科术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翁慧,陈晓玲,翟玲玲.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J].齐鲁护理杂志,2018,20(18):4-5.
[2] 李海燕,杜娟,彭纪芳 . 胸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评估与护理对策研究 [J]. 心理医生,2018,22(27).
[3] 李德学 . 胸外科患者术后行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1(27).
[4] 仲继红,胡容,朱学敏. 开胸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 [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28(2):11.
[5] 邹 维. 胸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评估与护理对策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