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9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该时段内选择20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差异性随机分组,其中100例使用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剩余100例结合围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4%),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提高术后恢复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阑尾炎;临床护理;围术期;并发症
阑尾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可导致较多并发症并存在一定病死率的疾病类型。症状常表现为腹部疼痛伴随体温上升和恶心呕吐等症状[1],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后存在一定术后并发症,应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本次研究结合我院20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9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该时段内选择20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差异性随机分组,其中100例使用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组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4—64)岁,均龄(43.6±2.5)岁;剩余100例结合围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组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6—65)岁,均龄(44.1±3.1)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获得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凝血机制障碍患者以及基础药物过敏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临床基础护理干预,手术后展开局部护理,检查有无腹肌紧张感以及反跳痛,同时评估术后其他阳性体征。在此基础上加强饮食干预以及心理和社会支持,同时要及时调整体位,对单纯阑尾切除术患者调整体位,检查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折损。遵照医嘱给予正确药物指导。研究组中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针对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全面实施护理。(1)术前:术前展开全身检查,评估阑尾炎典型症状表现并指导患者完成辅助检查,做血常规以及腹部X线检查,结合腹部B超评估阑尾状态。医生明确手术指征后护理人员做术前饮食指导和心理指导[2]。明确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并做胃肠减压处理,全面展开术前健康宣教,面对面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阑尾炎治疗流程以及阑尾炎成因,术前需注意的相关事项。通过交流鼓励患者主动倾诉,给予术前鼓励,帮助患者建立信心。(2)术中: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完成医疗器械传递工作,遵医嘱及时调整各设备参数。(3)术后:腰麻患者调整为平卧位,去枕或给予低枕平卧静养。每小时测量脉搏及体温,同时测量血压水平,检查术后伤口,有出血反应时及时止血。手术后6h时及时从平卧调整为仰卧位帮助引流。术后72h定时检查创口状态,检查敷料并评估疼痛程度,轻中度疼痛给予常规镇痛处理,严重疼痛时明确疼痛性质,对症护理。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同时给予语言鼓励,增加与患者之间的语言交流并鼓励家属与之加强互动,增强术后恢复信心。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态。分别对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指标做评估,并发症主要有感染、静脉炎以及腹膜炎等几种。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差。恢复状态以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展开评估,时间越短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统计学计算器处理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n[%]”,差异用“t”及“x2”表示,P<0.05。
2.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4%),P<0.05.如表1.
表1.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S)
.png)
3.讨论
阑尾炎是常见急腹症,各年龄阶段皆可发病,发病时为突发性的腹痛以及呕吐,同时会伴有体温上升。阑尾炎发作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可以诱发其他并发症,如腹膜炎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类型均对患者生命健康有较大的损害。急性发作时需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通过切除发炎阑尾来恢复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并降低阑尾炎的进一步损害。由于外科手术具有创伤性,术后护理不当可诱发感染以及腹膜炎和静脉炎等并发症。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00例阑尾炎患者展开围术期护理,针对术前、术中及术后展开护理,结果显示: 研究组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4%),P<0.05.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提高术后恢复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钟尹.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0):278-279+282.
[2]樊珊.阑尾炎患者手术室术式护理模式及护理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