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高危产妇阴道分娩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某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24h失血量为(139.6±25.4)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产后24h失血量为(210.5±31.7)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5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在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7.50%(39/4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0.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产妇阴道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危产妇;阴道分娩;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
引言
高危妊娠对产妇及胎儿造成极大威胁,严重时可引起难产,甚至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引起高危妊娠因素包括年轻或高龄产妇、产妇身体素质较差、过往有异常妊娠史等,一旦发生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引起早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针对以上原因实施高效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阴道分娩产妇来说十分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2月-2019年5月某院收治的80例高危产妇阴道分娩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27.7±3.0)岁;孕周37~43周,平均(41.0±1.9)周。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8.1±3.7)岁;孕周36~42周,平均(41.4±2.3)周。两组产妇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产妇年龄和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后出血预防的基本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1)产前护理:结合不同产妇的实际情况,讲解相关高危因素及疾病知识,使产妇在产前即对自身情况有充分认识,做好相关分娩配合宣教,对产妇进行认知干预,产妇入院时,医护人员要积极对产妇讲解生产知识,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将分娩的注意事项指出来,让产妇对分娩过程有所了解,从而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其次,要根据产妇的心理承受力以及分娩前的情绪实施合理的指导,让产妇在分娩中不虚耗体力,避免延长产程;最后,医护人员可以适当按摩产妇子宫,与产妇进行交流,增强产妇的信心,能够通过轻柔的语言转移疼痛注意力,帮助分娩。消除产妇的恐惧、紧张的心理,增强其自信心,将不良情绪对分娩结局及胎儿的影响讲解给产妇。使产妇依从性增加,根据产妇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娩前的情绪实施合理的指导,以更好的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为生产做好准备。(2)产时护理。分娩疼痛是产妇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剧烈的疼痛感会引起产妇神经内分泌反应,护理人员须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教导其以正确的方法减轻分娩疼痛。指导产妇以正确的形式进行活动,日常饮食则以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以满足产妇分娩时所需的能量;正确评估产妇的高危风险因素,高危产妇须预见性的准备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若产妇的出血量>300ml则第一时间开启产后出血预警和应急处理流程。(3)产后护理。胎儿娩出后,帮助产妇按摩腹部,促进子宫收缩,观察产道损伤情况,产后2h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宫缩、出血情况及产妇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24h失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统计显示:观察组产后24h失血量和产后发生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比较
调查显示:观察组在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50%(39/40),对照组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0.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讨论
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孕妇的全身及局部情况直接影响着产后子宫收缩及凝血功能。准备怀孕前应治疗全身性疾病,加强体质。局部性因素应在怀孕前治疗。产前检查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的均应列入专案管理,加强监护,积极应用产后出血评分,加强预测。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有全身因素与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精神紧张、产后过度使用镇静剂、麻醉剂等药物、产程时间过长、难产等。局部因素多见于多胎妊娠、羊水过度等。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影响与失血量、失血速度、产妇身体素质相关。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临床上一种新型护理手段,旨在结合临床经验和产妇本人的实际情况对治疗期间的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进而保证治疗效果和产妇的安全。在本次研究中,以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时间段具体实施,从产妇的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联合着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4h失血量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两项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高危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观察组产妇对于在院期间的护理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经分析: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源自两方面,首先是自身与胎儿的健康,其次是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预见性干预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综上所述,对高危阴道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另一方面,随着护理效果的提升以及护理中更多人性化理念的贯彻,产妇对于该护理模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更高,护理方法经研究效果明显,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芮晓娟.对进行阴道分娩的高危产妇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216-217.
[2]王粉艳.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5):216.
[3]吴敬波.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