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汪瑜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汪瑜
[导读] 实验将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报告
        摘要:目的:实验将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报告。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11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并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3.39%,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3.56%,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的调查中,PICC的相关感染因素与留置管时间长短和输液的种类有直接影响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直接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的状况,对留置管和输液的种类需要做针对性的建议与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相关实际情况来安排,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在后期需要一直接受化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基本为静脉注射,但是大部分的治疗药物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多次穿刺会提升患者的身体疼痛程度,所以会对患者进行PICC,这种治疗方法减少了患者的疼痛,但是感染率居高不下,并让患者的身体更加痛苦,对以后的治疗效果也会受其影响。所以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11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9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65例,患者年龄区间在15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45.26±3.95)岁。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2-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55±1.31)年。留置管时间为2d-357d,平均留置管时间为(125.21±3.15)d。入院后对患者登记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首先对治疗环境进行全方面的消毒,对病房、洗手间进行无死角消毒杀菌,保证地面干净干燥,病房做到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绿化治疗环境。在患者置管过程中,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佩戴无菌手套等。导管需要提前清洗并浸泡,全面预防炎症的发生,对患者采取糖皮质治疗,降低炎症的感染率。选择粗直的静脉来确定穿刺的位置,基本选择在上臂来进行PICC治疗,即使手臂弯曲也不易使导管弯曲,可以降低感染的炎症发生。对穿刺的位置进行全面消毒,保持穿刺位置的皮肤干净并干燥。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对两组肿瘤患者在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以及研究分析PICC的感染原因,并给出护理对策。 
1.4统计方法
        对肿瘤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感染率采用计数统计,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结果上看,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3.39%,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3.56%,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的调查中,PICC的相关感染因素与留置管时间长短和输液的种类有直接影响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数采用静脉注射方式,但药物对的刺激会让患者疼痛程度较高,对患者进行PICC治疗方式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有着较高的安全性[1]。但是一旦感染也会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来选择是否采取PICC来治疗,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留置管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结果,药物的刺激以及患者的免疫力下降,都是影响治疗护理效果的关键[3]。所以我院对预防导管感染的工作极其严苛,也是肿瘤患者PICC的工作重点。
                        PICC的相关感染因素与留置管时间长短和输液的种类有直接影响关系,但是对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时间以及静脉选择并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在治疗中,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并执行,做好感染防护工作,可以明显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患者的痛苦,把PICC的治疗优点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肿瘤患者PICC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直接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的状况,对留置管和输液的种类需要做针对性的建议与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相关实际情况来安排,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娟,杜娟,刘艳琼,任燕梅,张莉,高珍,尹小霞,黄海霞. 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6):171+173.
[2]冯月珍,张玉松,赵敏艳,朱雅文,汤晓丹.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5):1181-1182+1191.
[3]侯冬娇,王英芝,毛玲红. 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18,25(03):209-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