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中应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王敏
[导读] 探究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ICU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1-76),参照编号奇偶性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进行临床干预,干预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改善程度(SAS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32% VS 94.7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产生的运行效果,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不良情绪得以改善,值得运行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模式;ICU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大众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强化服务质量,追求舒适的护理模式[1]。作为现阶段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之一,人性化的保护性约束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护理标准,是对生命价值的有效反映[2]。ICU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相对严重,极易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基于此,为保证治疗效果,应对其进行有效约束。为探究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特选取76例ICU患者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2019年4月到我院ICU接受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对其入院顺序编号后,严格依照编号的奇偶性展开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49.87±6.2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17,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50.01±5.7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指标差异不大,可纳入此次研究。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开展人性化保护性约束,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1)病房环境优化: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对室内环境以及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并将病房的温度以及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为保障患者的休息质量,病房内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将仪器设备等的操作声音降至最低。
(2)健康宣教:强化ICU患者以及家属的保护性约束方面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科室规章制度的简介、保护性约束装置的作用等,如意外拔管等,以便提升患者信任度。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关于装置的操作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强化护理疗效。
(3)心理干预: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尽可能解答患者心中的担忧与疑惑,促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保护性约束的价值,以便缓解其不良情绪。
(4)说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节约束松紧度,具体标准应为在放置1个手指之后患者不能够挣脱,且其血液循环不受影响,避免出现皮肤磨伤等状况的发生[3]。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将约束情况作为检查内容之一,推动患者舒适感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情绪变化状况进行对比:其中,护理满意度的获取途径为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共计100分,所得分值与满意程度呈正比;焦虑情绪的评定需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越高则表示该患者的焦虑严重状态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采集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0进行处理。其中,SAS评分接受t检验,并以(x±s)作为表现形式; 护理满意度则以百分比( % ) 表示,采用 χ2检验,若P<0.05即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3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差异性不大(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别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下表2。

3讨论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强调以患者安全为中心,是对患者生命价值的尊重[5]。其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以病房环境的优化为基础,重视患者以及其家属关于保护性约束的健康宣教,并结合心理护理等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治疗的依从性与配合度[4]。除此之外,多种保护性措施的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最终提升患者治疗的舒适性。
        在本次研究中,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仅为76.3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4.7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之前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干预结束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具有极好的运行价值,患者焦虑情绪得以有效改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可为护理模式的运行提供借鉴与指导。

参考文献:
[1]乔彦丽.探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效果[J].健康之友,2020,(3):181.
[2]詹孟凡.浅析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2020,17(4):238-239.
[3]徐培,刘娟.分析ICU患者采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135,148.
[4]王丹.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9-10.
[5]凡晓平.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0):138,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