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预防效果。方法以80例重症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4月,参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重症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前言
重症患者往往收治于重症监护室,该类患者身体免疫功能下降,伴随多器官功能衰退,需行机械通气治疗,容易受到感染而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特殊类型,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病率较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同时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的经济带来巨大压力[1]。因此应当重视重症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80例重症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4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男:女=21:19;年龄是23-57岁,平均是(37.34±5.89)岁。研究组,男:女=22:18;年龄是25-56岁,平均是(37.32±6.1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强病房管理,以无菌操作为原则,关注患者体征变化,监测各项指标。
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1)气道护理:合理密闭导管气囊,避免消化道、呼吸道内容物出现反流;定期倾倒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持续使用呼吸机患者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或吸痰,以利于痰液排出。做好口腔护理,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固定带、牙垫。2)体位护理:抬高床头约30°-40°,在实施鼻饲操作时,保持半卧位体位。3)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生疾病时,伴随焦躁、抑郁等情绪,医护人员需面带微笑,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治疗,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统计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比较
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2例,占比5.00%;参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8例,占比20.00%;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重症患者自身的呼吸能力很差,往往需实施呼吸机进行生命维持,然而,伴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由于肺部受到微生物侵入而发生感染,有两种发病途径,分别为胃肠道病菌沿消化道方向纵向运动、口腔定植菌误吸,因此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重要途径为预防病原体传播[2]。因此,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坚持“预防胜于治疗,可防患于未然”理念。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在集束化护理中,遵循无菌操作、无陪护制度,均有助于病房环境改善,减少细菌滋生,从根本上进行预防;采用合理密闭气囊、定期倾倒冷凝水、有效吸痰均有助于避免食物反流,预防呼吸道感染;同时体位护理,使患者保持有利体位,预防感染,以及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避免发生感染。另外,应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
综上所述: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许湘华,尚艳.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116.
[2]魏玲玲.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9,16(9):252.
[3]黄勤兰,徐祝丽,王淑娴, 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9,9(10):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