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采用护理风险流程后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0名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将传统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建立并采用护理风险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3.96±4.28)高于对照组(82.15±3.64)(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导管脱落、穿刺部渗血等风险的发生率(4.44%)小于对照组(15.56%)(P<0.05)。结论 对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建立并应用护理风险流程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风险流程 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 护理质量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用于治疗肾功能严重损伤的患者,虽然对患者生命起到延续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会有很大概率产生风险,因此护理工作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次研究中,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建立并采用了护理风险流程,效果显著,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0名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其中糖尿病肾病56例,肾小球肾炎17例,其他17例。研究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在42-79岁之间,平均年龄(56.72±5.2)岁。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在41-76岁之间,平均年龄(54.91±5.13)岁。两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做好常规监测工作,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等。
研究组制定护理规划和预防风险流程,加强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身体指标建立护理风险流程,与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护理风险流程的实施。制定轮班制度,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专人看照,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看导管是否松动,如果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并遵医嘱对其进行专业护理。监测患者血压状况,如果出现高压或低压,应给予药物进行控制。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为避免其出现抑郁,我们站在患者角度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乐观积极面对治疗。院内应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感染,对有传染病的患者实施隔离措施。
1.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压疮、导管脱落、穿刺部渗血等风险的发生率检测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满意度评分表,100分为满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单位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96±4.28)分远高于对照组(82.15±3.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对比,研究组风险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png)
3.讨论
普通护理只能满足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基本需求,而护理风险流程的建立是在原有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优化,可以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它加强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针对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了专门的预防措施,有效的减少了压疮、导管脱落、穿刺部渗血等风险的发生,加强了院内消毒,减少感染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建立护理风险流程的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93.96±4.28)分远高于对照组(82.15±3.64)分(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导管脱落、穿刺部渗血等风险的发生率(4.44%)明显少于对照组(15.56%)(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流程的建立预防了临床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铮,潘纯钰.护理风险流程建立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187-189.
[2]张桂梅,玛依拉古丽·阿力木.护理风险流程建立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4):125-125.
[3]李爱华,龙海燕.风险流程管理提高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15):164-167.
[4]阮星.风险流程管理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2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