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木卡代斯·阿布都哈力克 努尔比耶·麦提如则
[导读] 针对手术专科护理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摘要:目的,针对手术专科护理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2019年10月采用传统质量管理方法获取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阶段;将2019年11月~2020年4月构建并应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获取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阶段,比较两个阶段获取的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件数、工作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与对照阶段比较,观察阶段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提高、不良事件发生件数减少、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构建并应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精细化、标准化,护理质量提高。
        关键字: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应用
        引言
        护理质量指标对护理工作质量有引导性作用,能客观揭示现存护理质量水平和波动规律,准确预测未来护理质量发展趋势。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可定量反映专科护理质量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促使护理工作精细化、标准化。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对管理目标更明确,行为更规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47名,手术床护比1∶3.41。护士年龄23~45岁;本科43名,大专4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10名,初级职称34名;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2名,质控组长6名。年手术量近2万台,涉及手术专业21个。本研究将2019年5月~2019年10月采用传统质量管理方法获取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阶段;将2019年11月~2020年4月构建并应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获取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阶段。
        1.2方法
        1.2.1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按照护理部的要求,依据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
        1.2.2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方法
        对于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一下几点:第一,成立指标构建小组在护理部的参与指导下,科护士长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组员包括副护士长、教学老师、各质控组组长以及本科学历护士队伍共同组成。必要时邀请相关医疗人员的参加。第二,指标获取基于多那比第安(AvedisDonabedian)医疗质量评价的三维理论制定指标。方法如下:《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等级医院复审标准》中明确规定的;通过各种数据库,检索文献收集了解国内外应用成熟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借鉴参考省内外各家医院手术室使用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结合实际工作的重点环节和高频率发生工作缺陷的环节,制定相关的指标。第三,指标体系构建综合上述各种渠道获取的指标名称及数值,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构建我院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括:结构质量指标2项;过程质量指标14项;结果质量指标7项,涵盖手术室护理工作各环节,结果数值能客观准确、全面反映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第四,指标体系的应用根据指标配套制作相应的查检表单,实施全员培训,掌握护理质量指标及工作标准,引导护士按照标准规范工作;制定指标监测计划,年度至少监测1次,重点指标可重复多次。由科护士长、护士长、科室质量管理组组成质控队伍,每个月按照计划,运用查检表单针对过程指标进行工作查检,监测质量指标结果;每月数据汇总,查找存在问题。运用80/20原则,绘制柏拉图,针对前80%的问题项目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培训,落实工作中,再次查检,缺陷率下降,改进有效,体现PDCA循环。
        2结果
        2.1两阶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阶段护理质量指标情况比较见表2。

        2.3两阶段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3.1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持续质量改进
        在分析过程中主要对象为医院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有关信息以及数据,使用的方法为柏拉图,发现医院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相对比较高,也是日后改善的重点所在。为此,我们重新修订了各种置管的知情同意书及风险评估表、护理常规、应急预案等。
        3.2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持续质量改进
        给药错误主要指的是患者实际服用的药物量与医生吩咐的药物量出现反差,目前这也是出现医源性伤害最常见的一个要素。针对2018年出现的24例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并非都是责任人的原因,同时在相关流程以及制度方面也出现不少问题,从患者住院到医生开药再到药物的服用,其中牵涉到诸多流程以及操作。为了全面缩减错误出现几率,医院针对HIS系统进行完善优化,通过电子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医嘱,避免出现给药错误。
        3.3降低住院患者跌到/坠床发生率的持续质量改进
        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跌倒,要加强日常防范,同时在相关事项上进行有效改进:①针对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跌倒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入院之时责任人需要及时展开风险综合性评估,如果最终得分高于4分,说明患者跌宕风险度较高,需要在患者床头挂上比较清晰的风险防范标识,即使对家属以及护士发出提醒,同时借助护理部门、护士长以及不同病区护士联合的方法进行有效防范;②对患者展开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除了在患者床边展开教育之外,也可以利用更多时间及场地展开。在不同科室的外部墙壁以及卫生间等比较明显的地方贴上相关标识,同时制作微视频让患者进行观看,或者利用公众号对患者及时推送;③针对宣传效果主要借助回授法进行统计,主要通过护士进行实施,让患者清晰表达出需要做出的各种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是否彻底掌握有关的防范常识。
        3.4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持续质量改进
        对存在问题进行根因分析讨论,制定措施并实施:①加强基础护理,积极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按照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并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②责任护士加强宣教,开展多种形式疾病相关指导,提高住院患者对疾病知晓率;③加强对年轻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知识规范化培训;④建立科室微信公众号,对患者关于疾病相关问题进行解疑答惑,并定期推送科室常见病的康复指导等
        结语
        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有效行动的过程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宗旨,作为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以往临床护理实践中对有可能发生风险的护理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只有认真研究、分析当事人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对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防范管理对策进行总结,以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意识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红.医院医疗统计指标应用及评价体系思考[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230-231.
        [2]陈黎晨,刘雄飞,刘玉秀.等.军队医院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0):946-948.
        [3]于秀荣,叶文琴,张玲娟.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值确定方法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25-27.
        [4]黄天雯,陈晓玲.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48-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