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伏山镇农业机械化工作紧紧围绕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目标,坚持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着眼农机推广实际,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机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大中型农机具得到快速发展,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得到推广应用。截止目前,全镇农机总动力达10.6万千瓦。现已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6台、联合收割机185台、耕整机350多台,播种机械520台,秸秆还田机300多台。植保机械200余台。
(二)农机作业水平逐年提高。2019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达98%。其中,完成机耕作业面积7.6万亩,粮食机播面积5.6万亩,机收面积5.5万亩;近年来,该镇经济作物也已部分实现机械化作业。如土豆已实现机播机收。
(三)农机服务体系初具规模。近年来,该镇强化农机组织建设有了很大提高。把有能力提供农机专业服务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了农机机耕服务队、抗旱服务队、机收服务队、机械维修服务队及农机合作社。目前全镇有农机合作社13家,其中市级示范社3家。探索了农机服务的新路子。
(四)农机购置补贴全面落实。2005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至今,全镇累计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00多万元。尤其是近3年来每年争取补贴资金都在200多万元。有效地提高农民购买农机动力,促进了该镇农机化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受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镇农机化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农机装备不合理。目前粮食作物耕种机械多;经济作物种植、收获机械少,机械科技含量较低。
(二)政策性资金投入不足,投入少。导致群众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重要性认识不足,购机积极性不到位;培训投入少,导致机手熟悉农机安全常识不够,掌握农机操作规程不熟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导致农机正常使用受限。
(三)农民购买力不强。多数农民渴望在农业生产中能得到类似联合收割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机具,但由于农业收益微薄、新机具的价格偏高、地块分散(导致作业成本高、新机具成本回收慢,经济效益不好)、农机作业季节性强等原因,使得农民对新机具望而兴叹,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纵深发展。
三、加快推进全镇业机械化的对策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应牢牢把握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强化农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基础地位,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节支为核心,突出“兴机富民”,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
(一)增强认识
1.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由于目前土地大多数还是农户分散经营,种植品种多,尤其是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种地的多为中老年人,要解决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就成了现代农业的必备要素,没有机械化的实现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
2.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把广大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农业机械化也是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农作物生产的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劳动成本,减少物化投入,使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生产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二)理清思路
1.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2.扩大示范、加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以专业技术人员、镇农机(技)站、种粮大户为支撑,把先进机械示范工作推广到各个村,加强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宣传,深入实地,组织开展现场展示、演示,让农户了解新型农业机械的可靠性、适用性消除农户的思想顾虑,使农户对新机具、新技术全面认知了解,为今后新机具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三)加大投入
1.制定出台机械化农业生产用油补贴政策。对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给予政策上更大力度的支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
2. 加大农机基层人才培训的投入。把人才培训纳入培训纳入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大批农机技术人才,提高农机手农机服务水平。
(四)完善机制
1.政府引导,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形成稳定的农机发展长效机制。
2.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行机制。一是要结合各种农机补贴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使之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带动其周边区域农机化的发展。二是促进机具、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组合,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五)深化结合
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虽然农机和农艺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只有找准农机与农艺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显示农业机械的强大威力,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使农艺技术得到实施、延伸和提高,把传统的低水平农业转变为现代的高水平农业,保障农业的丰产丰收。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助推农民大幅增收、农业显著增效、农村不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