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临床输血治疗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进行分娩并的8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输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对产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软产道损伤、产次、凝血功能障碍、分娩方式等均为导致产妇输血的单因素,(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导入logistics回归方程,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软产道损伤、产次、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宫缩乏力为主要因素,(P<0.05);对本此研究中49例输血治疗产妇进行分析,其中31例产妇治疗效果显效,占总数的63.27%;17例产妇治疗效果有效,占总数的34.69%;1例产妇治疗效果无效,占总数的2.04%。结论 产科临床输血的主要因素为产后出血、高龄或经产妇输血量升高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产科出血患者失血性休克程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输血;危险因素;临床疗效;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是产科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对孕产妇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输血是对产科出血进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有效的进行输血不但能减少孕产妇并发症与死亡率,还能有效的对血液资源进行节约,从而有效的缓解我国供血紧张的不良局面[1]。本此研究针对我院产科临床输血治疗因素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进行分娩并的8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32.15±3.27)岁,其中输血产妇49例,未输血产妇31例,早产15例,过期妊娠4例。孕周36~43周,平均孕周(40.53±2.24)周,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分娩56例,胎儿体重2950g~4380g,平均体重(3668±340)g。
纳入标准:于我院分娩产妇;输血治疗产妇。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损伤产妇;恶性肿瘤产妇;精神失常产妇;临床资料不全产妇。
1.2 方法
通过对我院病历资料进行检索、查阅,并对产妇分娩几率进行调查,采集输血相关孕产妇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分析。
1.3 观察指标
影响产科输血的单因素分析。
影响产科输血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产科临床输血疗效分析。显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指标显著改善;无效:患者症状并未消失,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和t检验,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影响产科输血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对产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软产道损伤、产次、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等均为导致产妇输血的单因素,(P<0.05),见表1。
2.2影响产科输血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导入logistics回归方程,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软产道损伤、产次、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宫缩乏力为主要因素,(P<0.05),见表2。
.png)
2.3产科临床输血疗效分析
对本此研究中49例输血治疗产妇进行分析,其中31例产妇治疗效果显效,占总数的63.27%;17例产妇治疗效果有效,占总数的34.69%;1例产妇治疗效果无效,占总数的2.04%。
3 讨论
孕产期是女性的特殊生理期,而产科输血主要是针对重症患者采取的主要治疗措施。部分产妇因产后大出血等因素,导致生命与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针对产后出血超过1000ml的产妇来说,输血治疗极为重要。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二胎高龄产妇输血量显著增加。根据相关研究发现,高龄、子宫瘢痕、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妇显著增多,同时孕产期合并症患者也逐渐上升,从而极易诱发产后出血,因此需要针对产妇病因采取积极的治疗,从而通过对患者进行止血抗休克以及输血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挽救患者生命。
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相关研究中表明,子宫瘢痕、巨大儿、双胎妊娠以及急产等都是导致产后宫缩乏力的主要因素,因此,产前需要加强对此类高危因素的预防,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妇产后出血的现象发生[2]。
在本此研究中表明,凝血功能障碍虽然发生率不高,但确实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随着产妇失血量的增多,产后出血与凝血障碍成正相关性。同时,在对产妇输血中发现,除去白红细胞悬液及血桨外,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等血液制品用量也显著提高。同时,根据相关研究指出,失血性休克是产妇因大量失血而引发的休克现象,常见于子宫收缩乏力、生殖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等。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不但取决于失血量,还与失血速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产后出血的产妇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对产妇进行输血能极大的减少产妇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对产妇凝血功能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3]。
为了提高对产科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此研究针对产科输血治疗原因进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通过对产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软产道损伤、产次、凝血功能障碍、分娩方式等均为导致产妇输血的单因素,(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导入logistics回归方程,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软产道损伤、产次、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宫缩乏力为主要因素,(P<0.05);对本此研究中49例输血治疗产妇进行分析,其中31例产妇治疗效果显效,占总数的63.27%;17例产妇治疗效果有效,占总数的34.69%;1例产妇治疗效果无效,占总数的2.04%。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对产科临床输血治疗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提高对产妇临床疗效,对产妇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产科临床输血治疗因素进行分析,能有效提高对产妇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进凡, 杨勇毅, 张晓萍,等. 甘肃省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现状调查[J]. 西部中医药, 2018, 31(2):P.76-78.
[2]卫志燕. 血栓弹力图在急性创伤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7):1189-1191.
[3]何翠, 邓素容. 79例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015(022):3339-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