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李秋敏
[导读]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方法: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8例纳入本次研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经皮红胆素水平低、黄疸消退时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新生儿黄疸采用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优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双歧杆菌;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其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别治疗,会自动消失,而是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病发后则需要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否则会损害新生儿的脑组织和神经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其死亡。为了探究最佳的新生儿治疗方案,本文进行了以下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8例纳入本次研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3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儿中男20例,女19例,孕龄为37~41周,均值为(38.6±1.2)周,体重为2.8~4.7kg,均值为(2.9±1.0)kg,Apgar评分为7~10分,均值为(8.6±0.8)分;观察组患儿中男22例,女17例,孕龄为37~40周,均值为(38.4±1.1)周,体重为2.4~4.8kg,均值为(3.0±1.2)kg,Apgar评分为7~10分,均值为(8.4±0.7)分。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患儿需要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生产厂家: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服用剂量为1次0.5g,1日2次,同时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照射治疗12~18h,停止8~12h。
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患儿需要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服用方法和剂量与对照组一致;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国药准字:Z110020607;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出生体重低于3kg,其次4mL,1日2次,体重在3kg及以上的患儿,1次5mL,1日2次。与此同时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治疗,每照射6~8h后,休息4h,然后在进行照射。两组患儿均接受4d的治疗,然后对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
1.3评价指标
        对新生儿经皮胆红素进行测定,计算黄疸消失时间,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患儿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估标准为:患儿经过治疗体内的经皮红胆素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表示痊愈;若经皮红胆素指标下降幅度达60%以上,但是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表示有效;若患儿没有达到以上任何指标,则表示无效[1]。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通过统计软件SPSS20.0 进行处理,用和[n(%)]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分别通过 t 和x2 值进行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经皮红胆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经皮红胆素水平低、黄疸消退时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观察组治愈3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组间差异显著(x2  =5.014,P<0.05)。
对照组有腹泻3例,皮疹2例,发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8%,观察组有腹泻4例,皮疹2例,发热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组间差异显著(x2 =0.288,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导致的,病发后患儿的皮肤、虹膜甚至其他脏器会出现黄染,引发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较多,比如运载不足、胆红素水平异常、胆汁排泄异常、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异常等,主要分为两种,病理性和生理黄疸,研究资料显示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5d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但是这类黄疸通常危害性较小[2]。而病理性黄疸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缺氧、胆红素脑病等,会严重损害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和退黄的作用,药物中含有的茵陈有利胆的功效,有助于排出胆汁中的胆红素和胆酸;栀子有清除湿热的功效,对于胆汁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黄芩有清热燥湿、预防氧化损伤的功效,金银花能够给炎和止痛[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中含有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加速胆红素排出的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酸菌。而蓝光照射的作用机制是胆红素经过蓝光照射后会发生反应,胆汁能够将其排泄到肠腔中,并通过尿液排出。本文探究了联合应用以上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经皮红胆素水平低、黄疸消退时间短,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与常规治疗相比,新生儿黄疸采用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优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岚.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2):49.
[2]戚静静. 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照射联合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 2018, 024(022):105-106.
[3]陈凤.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 母婴世界, 2017, 000(003):1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