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吴文文
[导读]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反映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反映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发学生思考等。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致力于做到充分发挥评价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激励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开阔教育者的思路,引发教育观念的变革,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有效性  小学数学  激励  课堂提问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而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农村山区的教学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是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学生过度依赖老师,缺乏主动思考,这样就导致了鸭子填充式教学,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去主导课堂,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由难化简,让数学问题情境化。
        课例一:五年级下册《倒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还是把握着教学的主要走向。在这节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理解倒数时,会认为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意思,却往往忽略了概念式数学往往更注重细枝末节,原本轻松简单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学生学起来跟学习语文没什么区别,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在实际应用,巩固新知时,往往出错的可能性就很大,这一点从学生们的作业的反馈也可见一斑。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通过自主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呢?
        在教学时,我尝试了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乘积为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我们的班集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这种朋友关系是相互的。因此在新授中切入这个概念。五分之四的倒数是四分之五,四分之五的倒数是五分之四,二者不可分割。结合情境化让同学们跟自己的好朋友说说倒数,出示例子,从而理解巩固倒数的意义必须符合这几个条件:乘积为1、两个数、互为。接着引导学生,那1的倒数是什么呢?学生已经刚刚理解了倒数,1互换了位置还是1,所以1的倒数是它本身。所有的数字是不是跟我们一样都有朋友呢?出示一个“0”,学生会思考新知环节中出示的倒数的概念,所以0有没有倒数呢?0作为分母时没有意义,0乘于任何数都得0,经过讨论0是没有倒数的。
        通过以上情境化的教学,原本枯燥无味的倒数概念就变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朋友,每一道的练习,在孩子们眼中就是一场朋友之间的交流,学生们学的有趣,课堂也因此变得轻松。
二、启发诱导,让数学学习激趣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例二:三年级下册《轴对称》
        在学生学习轴对称时,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有特点,从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入,寻找共同点。学生会根据图形说出从中间分开左右两边或上下两边的图形一样,接着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找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点。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找出了中间的折痕线就是对称轴,这样子通过一步步的启发诱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自然教学中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学生对认识轴对称、找出轴对称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彻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知识点在学生今后的记忆中,应该会是非常难忘的一种收获。
三、教具辅助,让数学课堂客观化。
        课例三: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很多教师在教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会遇到教学“面”、“顶点”、“棱”这三个问题,教学“面”“顶点”的概念时都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大家也在课堂中将它进行了归纳,但是对于“棱”的教学,教师借助教具在教学中用形象的物体语言让学生能够快速认识棱,“棱”的教学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棱,这个时候正方体的12条棱的关系每条棱相等学生易理解,但长方体的棱的关系学生比较难把握,这时候借助教具,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找出长方体棱的关系特点,教具的客观性让学生更直观感受长方体棱的特点。而个别学生理解差异性的问题借助微视频很好的展示长方体每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这就是我们课堂中常用的辅助式教学方法,将这种方法适用于图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图形知识点有清晰的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四、有效提问活化数学课堂。
        1、享受学习快乐。教师语言生动是教学的艺术体现,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艺术,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学生乐此不彼,使学习达到最高境界。
        2、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积极的数学教学情境就要求老师有好的引领,课堂的情境化,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数学教学活动成为好奇心的源泉,从人际接触的角度将课堂氛围温暖化、人性化。诱导启发式的教学,打开知识的大门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和探索的力量。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会成为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加速器。
        3、深度参与学习。教师作为学习上的引路人,通俗易懂的语言,能把枯燥的概念、公式或原理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获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学习不只是兴趣的本身,真正做到学生主动去学,思维的品质就会得到发展,思维的高度会上升一个阶层,思维的深度会拓展到另一个层面。
        总之,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会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创造不一样的课堂去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喜爱数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数学因快乐学习而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先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数学学习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