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马晓英
[导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种重要题型,相对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种重要题型,相对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加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可以有效巩固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改善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结构,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一、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缺陷
        1.教师导入环节能力急需提高
        所谓导课,就是课程的引入,给学生相应的教学情境,并能够迅速接受应用题的问题解决方法,为了更好地适应课堂氛围。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老师对课堂引入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在引入上投入的精力不足也无法为学生设置一个良好的引入环节。这种类型的细节缺陷容易导致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对于课堂环节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互动。
        2.教学辅助手段技能缺乏
        除了课堂导入中的问题外,缺乏教学辅助手段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今,尽管大多数教师已经熟悉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但一些老师仍然对教学方法缺乏掌握,能实施的课堂教学方法十分有限。同时,尽管一些教师认可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他们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主导课堂,继续填补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是很高,对学生应用题的掌握也不是很理想。因此,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气氛沉闷,课堂不够活跃,课堂效率不高。
3.与现实生活的脱离
        对于应用题本身的含义而言,它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严重依赖教科书,讲课的内容不会超出教科书的范围,并且他们还没有将数学应用题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的要求更高,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思考能力造成影响。
二、解决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的主要思路
   1.训练学生的应用题审题技巧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并明确目的和要求,这是教授应用题的重要一步。许多学生在看到文字较多的题目时会感到畏惧,因此他们应该教他们在阅读时理解关键句子并简化问题。考试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必须能够消除问题中的“无用成分”,使用自己的语言来阐明问题的核心并建立相应的数量关系,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解决应用题的过程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并从已知过程中获得未知数。

当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清楚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解决题目。换句话说,如果学生不清楚题目之间的某种定量关系,那么就不可能正确回答题目。要分析等量关系,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并记住一些常用的等量关系。例如: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每份数×份数=总数、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以及几何图形计算的有关公式等等。
        2.增强教学辅助手段的学习
        一旦老师掌握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他们就会进入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许多教学问题。例如,小军有40个苹果,小明的苹果比小军多5个,小蓝的苹果数等于小军和小明苹果总数的2倍,求小蓝有多少苹果?这道题,如果学生对于“谁是谁的倍数”“谁比谁多”等字眼没有清晰的思路,就会列成如40+5+40×2或40+45×2等错误式子。诸如此类的例子有很多,因此,审题思维是解决应用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除了审题外,数字的加、减、乘和除过程也必须非常细心,因为您可以准确记住计算顺序并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正确求解出数学应用题的答案。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解题思维
        在学习数学应用题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和提升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并且可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师在选题方面应尽可能贴近生活,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熟悉感,并拉近学生与题目之间的差距。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更认真地准备课程,研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准备多个不同的解题实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运用不同的生活实例,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一种计算从家庭到学校的距离的方法。学生可以将计步器放在自己的身上,以正常的步调从家中步行到学校,然后用卷尺测量步数,然后将其乘以步数。学生还可以将在400米操场上走一圈所需的时间记录为A,然后将从家到学校的时间记录为B,则距离为B÷A×400米。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种重要题型。在小学新教材教授数学应用题时,数学教师要通过强化应用题审题教学有效强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增强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能力,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红琼.谈人教版新教材中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5)
        [2]方发坤.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思考[J].中外交流,2016(29)
        [3]韦永政.人教版新教材中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12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