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企业收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一些建设工程较庞大,系统性、复杂性都较高,因此企业的造价管理就要贯穿项目始终,在决策、设计、施工等各阶段都要参与。所以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简要的讨论了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创新措施,同时对其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阐述其管理原则,分析其管理完善以及创新的漏洞以及解决对策,希望本文的论述可以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造价管理;问题;应对策略;完善;创新
引言:
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但是随之其市场竞争也是变激烈,利润被不断压缩,制约着相关企业的发展。这其中项目造价管理完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只有提升造价核算的有效性,才可保证自身效益,使自身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漏洞问题繁多,本文就分析了所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创新应对策略。
1、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原则分析
1.1、造价最低原则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实现最低造价目标,并通过各种造价管理以及控制手段来尽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这就使造价最低原则,目的就是有效控制成本投入。但是可影响造价的因素众多,最佳状态太过于理想化,所以在实际实行中,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各种造价降低策略,同时还要着眼实际,确保其合理性。
1.2、动态控制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都是按照最小值收集报备整理的,而将其当做管理目标值就是动态控制。项目施工管理中,动态控制是核心内容。施工准备阶段的造价控制多是以当时内容进行目标的确定以及编制,所以造价控制方案的制定虽有超前性但是不可控因素较多,就需动态控制。所以动态控制才是确保工程项目造价实际值和目标值是否偏离的主要手段,若无偏差可继续开工。
1.3、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该原则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基础,实行中项目各相关人员同时负有造价控制责任,权责对等,构建起责任网络。在规定的权利范围内,责任人可以从实质方面控制造价。例如物资采购时,就有供应商选择权,相对最低采购。并且项目经理要定期考评、检查他们的业绩,奖罚分明。确保造价管理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2、造价管理机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管理人员经济意识差,素质低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多数施工项目经理缺乏有效交流,分工太过于刻板,负责技术的人员仅对技术负责、工程人员则仅负责进度,材料人员仅是采购、点验。此种状态看似井井有条、但各部门管理人员缺乏协调。工程造价管理是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的,需要统筹好项目的各方面投入,使其有效进行。然而我国的很多企业都认为造价管理是财务的职责,并将相关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负责,这样的操作模式自然难以获得造价控制的理想效果。
2.2、管理制度完善度不高
造价管理是要以责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作为前提条件的。在造价管理中,项目经理权利巨大,对企业总经理负责,需将责任、权利、利益分配好以激励和约束员工。但是管理的实际效果就与企业是否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息息相关。目前,我国企业的造价管理体制制度很不完善,意料之外的事故频发。
2.3、对造价管理重视度不够,也不重视政策变换
目前,我国的很多建筑企业均存在对造价管理重视度不足以及对相应的新政策了解不及时的问题。这其中以质量造价管理问题最为严重。质量造价可分停工、返工、索赔、保修的故障造价,以及质量预防和检验费用等。我国的企业对于这一问题未有充分的认识,仅注重质量,忽视质量造价的作用,仅注重节约造价,忽视返工的风险,这样就会使企业承担更多的质量造价费用,造成一定的损失。除此之外,企业也多忽视进度造价控制,缺乏对进度和造价关系的有效研究,导致自身的工程造价增加情况屡见不鲜。
2.4、效率低,配置不合理
我国部分企业还有作业效率较低、配置混乱的问题,选用的施工机械经济性较高的同时不符施工要求,或者是满足要求,但经济性较差,这都会提升造价。并且购买、租赁的机械过多,企业的劳动力配置不合理,工程进度需求与岗位需求出现偏差,也会造成项目造价上升。
3、完善以及创新应对策略
3.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需加强宣传教育,思想拧成一股绳,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全员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使他们正确认识造价和企业效益的关系。并通过宣传栏、宣传标语进行宣传,时时提醒员工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而且适时举办经济、技术比赛也有利于企业员工造价意识的提升。
3.2、建立权责结合的管理制度
企业需通过建立责权相结合的造价管理制度来使自身的管理机制规范化、标准化,明确界定各部门职工的权责,赋予他们对应的权利,促进他们履行职责。并且利用物质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逐步的推行问责制,做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进而构建一个完整度较高的造价管理体系。
3.3、重视进度造价的管理
企业要逐步提升自身对于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造价管理能力。利用更先进、合理、实用的措施,来促进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当然质量过剩现象也是不可取的,企业要积极投入的安全造价管理之中,减少安全问题,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力求工期造价综合的最小化。
3.4、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配置劳动力
企业对于施工机械设备要统筹兼顾,兼顾实用性,效益优先,在满足质量标准和进度的前提下,确保其经济性,并合理配置对应的施工人员,保证它们的适用性,进而确保施工效果,控制造价。并且企业还要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增加生产效率。
3.5、明确政府的宏观调节职能
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的调控息息相关。在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竞争职能的同时,其发展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来约束相关的企业。从而对工程造价进行宏观管理。
3.6、加强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管控
在完善以及创新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对于第三方服务机构,想要加强其管控,第一,要提高其资质认证门槛。进而确保其专业技术到位,服务质量达标。第二,实行执行终身负责制。进而使相关人员富有“连坐”责任。对问题可分析、追溯,追究各审批单位责任。从而对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创建完善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3.7、善用监理
监理是保障工程造价管理完善其管理细节的重要单位,只要落实好监理的职责。那么就可以通过监理的反馈不断的补充完善相应的造价管理机制。并且他们还可以将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险情进行辅助规避,这样就会使参建人员都是心中有数,减少造价控制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当然这也是监理的作用,即控制过程,严格审核,不断检查,杜绝隐患。同时监理人员还会及时的帮助我们进行相关的技术性以及工程性总结,并且辅助我们做好项目资料的管理以及分析工作,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以及系统的掌握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展,同时及时弥补施工的造价管理漏洞。
4、总结
当今,企业面临的市场和自身压力都较大。若想保证自身的竞争力,不断的完善以及创新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就必不可少,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保证相关人员综合素养,逐步完善自身的造价管理机制,从而有效进行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以实现企业信誉、竞争力、效益的全面提升,进而促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坤.试论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理念下的路桥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创新[J].建材与装饰.2019(17):262-263.
[2]刘文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南方农机.2017(04):156-157.
[3]付海宝.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43+177.
[4]景建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1):181+190.